![]() |
深耕课程改革,赋能科学育人——徐洁茹名师工作室第15次活动暨2023级浙派名师初中科学班第七次活动 |
2025年3月28日,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2023级初中科学班第七次活动及徐洁茹初中科学名师工作室于温州市第四中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科学课程高质量育人”为核心,通过示范课展示、专家讲座、校本实践研讨三大环节,深入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改革路径。浙江省特级教师、科学教育专家、项目学员及温州四中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活动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 校长致辞:凝聚共识,共绘科学育人新图景活动伊始,温州四中马小珂校长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基石。作为百年老校,我们始终以‘守正创新’为育人底色,近年来通过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实践等路径,积极探索科学课程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
一 示范课:项目化实践,激活工程思维温州四中徐洁茹老师以《探秘、制作日晷——时光印记工坊》这节课,呈现了一堂融合科学与工程的示范课。徐老师以“如何利用日晷原理制作计时工具”为驱动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明确需求-设计草图-选材制作-测试优化-成果展示”全流程。学生小组通过测量太阳高度角、校准晷针角度等实践任务,逐步攻克日晷精准度难题,并在作品展评中阐释设计理念。课堂生动诠释了“做中学”的育人价值,为科学课程融入工程设计思维提供了鲜活范例。
二 专家讲座:锚定育人目标,重构课程框架浙江省特级教师庄振海先生作《科学课程高质量育人的思考与建议》专题报告。他以古德莱德“课程五层次架构”为理论基石,剖析“理想课程”与“运作课程”的衔接关键,强调教师需从“政治站位”“学科整合”“实践创新”三方面突破育人瓶颈。庄先生结合新课标要求,提出五大实施策略:强化大单元教学整体性、以任务驱动深化思维、整合探究实践与科学思维、推广合作学习模式、构建校本化评价体系。他特别指出:“科学教育应跳出知识本位,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厚植家国情怀与创新精神。”讲座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从理念到课堂的完整行动框架。
三 校本实践:融合理论创新,沉淀育人文化基于庄振海教授的讲座启发,温州四中徐洁茹副校长也做出两点目标: 一、项目化学习落地生根:以“日晷模型”项目为起点,联合木工师傅打造跨学科工坊,学生通过测量、切割、组装等实践,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触达的作品,该项目将升级为校本课程《传统科技中的智慧》,成为校园科学文化新名片。 二、沉浸式场景赋能素养:依托百年校庆契机,学校推进“王健男生命科学馆”建设,融合校史资源与生物、地理学科,设计“生态微观测站”“校史科学长廊”等互动展区,构建“可体验、可探究”的科学教育生态。未来,学校将通过区域教研共享、成长档案袋评价等机制,辐射优质经验。
四、 专家引领:指向科学思维,促进教学实践 晚上,方华基老师给老师们做了《指向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的讲座。方华基老师倡导教师凝练个性化教学主张,如“一线两点多动”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锚定思维与能力增长点,设计多元活动),并通过“问题诊断-理论阐释-实践示范-成效验证”四步循环,推动教学从“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跃升。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采用以探促学、以辩思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参与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