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色耕耘”送培,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记程日东名师工作室第十一次活动 |
为加强教学交流共享,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绿色耕耘”送培,联合程日东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教研,于2025年4月16日在泰顺县罗阳二中正式开展。程日东名师工作室、泰顺县全体初中语文教师参会。活动安排教师公开课、专家讲座等环节,搭建起教学研讨与经验分享的平台,为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
课堂观摩 胡素欣老师(泰顺县教师发展中心):《阿长与〈山海经〉》。 胡老师巧妙地从鲁迅的其他文章导入课文,并以“记得—忘却”作为文章分析的逻辑主线。教学过程中,胡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寻找、梳理并鉴赏文中体现“记得—忘却”的具体语句,让学生在解读中深刻体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思。
贾秋圆老师(温州中学附属初中):《探寻曲折之妙》 贾老师聚焦“曲折”叙事模式,课前任务是要求学生通过“曲线+关键词”的形式总结多篇课文的叙事模式,助力学生提炼出关键词——“曲折”。课堂上,贾老师以《台阶》为例,围绕“曲折”展开具体分析,从人物的曲折变化挖掘文章主旨,然后将分析方法迁移运用,以《阿长与〈山海经〉》《山地回忆》《卖油翁》三篇课文为实践对象,从情节之“曲折”、情感之“曲折”、人物之“曲折”深入理解文章意蕴,领悟“文章之妙,无过曲折”的真谛。
周明明老师(温州市第十七中学): 周老师以“凝视”为核心词,课堂环节紧扣“凝视”层层递进,从鉴赏学生作品细节,到学习教材典范细节,最终落实到书写实践细节。首先周老师从“凝视”生活之美导入,复盘总结学生的写作困惑,即“什么是好细节”。其次以两篇学生佳作开启“凝视·共读”环节,通过学生读者提问、作者回答,多角度鉴赏细节。再进入“凝视·教材”环节,借助教材探寻“好细节”,为学生明确修改方向。最终在“凝视·自我”环节,学生将所学运用于自我文章修改并阐述理由。在凝视好细节的同时,周老师亦强调“好细节”服务于人物形象及文章主旨,指出“一切细节皆‘心’语”,为学生与观摩教师呈现了一场极具价值的写作教学实操样本,助力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传播。
程日东老师(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骆驼祥子〉主题的深度解读》。 程老师巧用多任务搭建课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伊始,学生先回顾课前学习单,聚焦并分享关于祥子的比喻。比喻的形式,使学生对人物的认知把握更加具象化、感性化,并直观感受到人物之变。同时,程老师带领学生讨论,在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下,祥子经历了哪些事、又被哪些事“坑”得最惨。随后过渡到任务一,让学生自主思考“祥子能否避免踩‘坑’”。学生各抒己见,于观点交锋中,对作品时代内涵与人物命运有了初步理解。在观点总结阶段,程老师借助deepseek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个人因素、社会环境等多维度综合梳理分析各类观点依据,得出“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结论。 任务二环节,程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要求对文中人物进行分类,并阐述理由及人物对祥子的影响,使学生对上述结论作深入思考。由此得出,社会是多元复杂人物汇聚、交织的时空场域,人物构成了社会、社会影响了人物。 在课堂尾声,程老师将教学内容升华至研究性学习任务层面,让学生以构思读书小论文、拟写论文标题的方式,驱动其对《骆驼祥子》展开深度解读。 讲座交流 在观摩课结束后,程日东老师以及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的陈秋莲老师分别开展了专题讲座。
程日东老师:《经典小说主题深度解读的策略》。 程老师以“整本书阅读”为背景,从教学层面具体介绍如何从趣味阅读到理性阅读。程老师说,初中阶段应基于“项目实践式”模型进行挖掘,实现“通读—读通—读对—读出”的四阶段。以经典小说为例,阅读时需先分辨作品特质,再把握阅读要点、主题核心,继而掌握思辨读写,深入分析小说叙述技巧,从而让“整本书阅读”成为一个有机的实践活动体系。
陈秋莲老师(温州市教师教育院)聚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深入剖析了语文教师在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的思路。 此次“绿色耕耘”送培活动,通过精彩纷呈的公开课展示与讲座分享,多角度地为泰顺县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与新活力。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全新的学习思路,更让教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技巧以及应对职业困境等方面深受启发。 (程日东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