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耕“工程与技术”领域教学 赋能科学核心素养发展 ——记温州市张汉名师工作室第14次活动 |
2025年4月11日,张汉名师工作室第14次活动在瓯北第一小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新课标导向下的项目化学习实践”为核心,聚焦小学科学“工程与技术”领域教学变革,通过课例展示、专题研讨与名师引领,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长的有效路径。永嘉县科学教研员叶丐强、温州市名师张汉及其工作室成员和全县小学科学教师代表共赴这场教研盛宴。
课例观摩:展现多元教学范本 低段启蒙:邹瑛老师在《制作一个钓鱼玩具》课堂上,针对低段学生特点,设 “玩具厂设计师” 情境,借 “认识磁力 — 设计钓钩 — 制作调试 — 成果发布” 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掌握磁力知识与基础制作技能,成功将抽象科学原理转化为具象的玩具制作体验,播撒技术与工程兴趣的种子。
技术融合:董信跃老师利用虚拟实验室与 AI 技术,以 “为哪吒设计照明系统” 驱动,开展《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教学。学生经电路模拟、安装照明电路等,理解电路原理,借数字化工具提升问题解决工程的能力,凸显教学时代特色。
数据导向:陈秀鸯老师在《风旅行种子模型制作》中,引导学生对 “风力传播种子” 问题,历经 “原理分析 — 原型设计 — 数据记录 — 迭代优化” 过程,最终制作出符合“风力传播”要求的种子模型。课堂凸显“科学原理指导技术与工程实践。
双师协同:徐静、陈忱忱老师合授《制作双控开关模型》,以“家庭电路双控系统设计”为任务,引导学生化身“电力工程师”,从原理图设计、材料选型到实物制作、功能测试,全程亲历双控开关的技术实现过程,让学生在协作中体验作为“小小工程师”的快乐。
专题分享:提出思维的可视化。吴玲娥老师分享《让思维看得见——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项目中的物化实践》,提出 “三阶思维模型” 模式强调技术与工程教育中学生思维进阶。
名师点评:温州市名师张汉点评时,高度认可课例的情境真实性、任务驱动性、思维显性化。他提出深化建议:一是紧扣课标定位,小学 “工程与技术” 教学核心是实践操作与思维启蒙,避免过度技术化;二是强化素养导向,关注学生是否历经完整工程流程、发展高阶思维、形成技术责任意识;三是推进城乡共研,借助送教下乡、社群研修等机制,让项目化学习在不同校情中扎根。
永嘉县教研员叶丐强总结,他强调科学教师要以此次研训为契机,深耕 “工程与技术” 教学,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课堂,让科学教育成为创新人才的摇篮。。
此次研训全方位展示 “工程与技术” 领域教学多样可能,科学教育工作者将以新课标为导向,在项目化学习中深耕,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