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活动动态

同课异构展风采 思辨交流促成长—————记2023级张坚鸥名师工作室第14次活动


秋意正盛,研“语”正当时。在这充满秋韵与收获的季节里,为了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学习,2024年11月4日张坚鸥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在永嘉县乌牛第一小学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深度学习活动。


板块一:精彩课例展示

此次同课异构教学内容为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生活万花筒》。

 

第一堂课由永嘉县下塘小学的胡锡琼老师和四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习作《生活万花筒》。胡老师借助篇章页来确定教学目标,借助习作要求来确定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借助作业本习题帮助孩子更好地梳理课文的内容。通过这样精细化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这一重要写作手法的直观认识与深刻理解。通过解构课文、例文与重构习作过程,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课文、例文的脉络走向,在模仿与实践中,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使自己的习作更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叙事能力。

 

 

第二堂课是由永嘉县翔宇小学的刘元志老师展示同课《生活万花筒》。胡老师引领学生从个人经历中挑选印象深刻的片段,遵循“起因—经过—结果”的逻辑顺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晰。通过搭建学习支架,以课文为范例,发现写作启示,由说到写,进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最后胡老师出示习作评价标准,学生从中了解修改习作的方法,再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同桌互改、自我修改等实践环节中去,提升了学生习作的修改能力

 

    

  

两堂精彩的课例展示后,工作室成员陈小飞、刘碧 、胡知英 、金静静老师先后发表了自己的观课所得,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宝贵的建议。

 

工作室导师张坚鸥老师对两节课进行教学点评。张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学习成果。她指出两位老师的习作教学均以课文教材为例,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习作评价。与此同时,张老师也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结合课文教材给大家的启示;二是备课过程要有取舍,如本节课可重点落实“经过”的写作;三是在厘清框架后老师可让学生使用关键词表述;四在学生习作展示后,出示一个精彩片段,为学生的习作修改提供支架。

 

板块二:经验分享

 

课例结束后,由乐清市晨曦路小学的董旭洁老师带来经验分享《习作中的思辨之旅——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为例》。董老师从选材中的思辨、组材中的思辨、对比中的思辨、提升中的思辨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习作教学心得。她以学生作品为例,指出教师教学应关注教材中的思辨点,在教学中构建写作逻辑,搭建习作支架,从而获得习作的技巧。

 

紧接着,由瓯海区艺术实验小学的陈婷洁老师带来经验分享《思辨有道,表达有法——例谈五年级下册单元习作思辨性表达》。新课标将“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陈老师以部编版五年级几个习作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提出自己习作教学心得:明确思辨性表达的关键点,探索思辨性表达的切入点,捕捉思辨性表达的闪光点。在日常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微课突破、类比迁移、例文引路和嵌入评价的方式设计习作学习路径。

 

板块三:导师引领

  

活动最后,工作室导师张坚鸥老师聚焦统编版习作单元开展专题讲座《单元习作的编排特点及教学指引》。张老师首先为学员们出示了三到六年级的习作编排特点以及习作单元与其他单元的区别。她指出习作单元的导语是习作要素,精读课文是学习表达,交流平台是梳理总结表达,习作例文是感悟、积累经验。同时张老师指出习作单元之间的关系是整合提升,慢慢地让学生习得方法。最后总结习作单元整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以多种形式开展:先读后写、读写融合或是先写后读,并为学员们展示了教学设计作为范例。

携一抹教育情怀,赴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学习之旅。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开启了学员们的思维碰撞、经验共享的教研之旅。让学员们更深刻地理解思辨思维在教学中的作用,聚焦深度课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