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聚焦核心素养,共筑高效课堂——张坚鸥名师工作室与汪洁飞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研讨活动 |
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构建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2024年9月30日,张坚鸥名师工作室与汪洁飞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了一场深入的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汇聚了两工作室的成员,还特别邀请了浙江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研员、省教改之星、温州市教师教育研究院小学语文研训员何必钻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一、优化课堂认知,看见学习的发生何老师提出的核心问题“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直击当前教育领域的痛点,引发了学员们的深刻反思。在讲座的阐述中,何老师特别强调:在优化课堂认知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第一步是深入理解并关注学生的个人学习经历与感受。他鼓励教师们站在学生的视角,去发现并分析课堂中每一个可能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细节。为此,他提出了四大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防止惰性知识,强化活用语境;摈弃结果告知,重视过程实践;改变静态感受,强化语境转化;破解要素密码,精准对接学情。这些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改进课堂认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语文综合能力,确保学习过程真实且有效地进行。 、 二、基于素养发展的情境任务学习 在探讨基于素养发展的学习样态时,何老师指出,传统的以语文知识为模块和按照听说读写能力体系进行教学的方式,往往过于关注课文、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本身,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核心地位。而基于学习任务的教学则能够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习任务的驱动,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言的魅力,进而提升能力。 怎么样才是最切合素养发展的情境任务?何老师从“创设真实的生活应用情境、创设内生的学科认知情境、创设自由的个人体验情境、创设贴合文本气质的语言学习情境”等四个方面向教师阐释怎样才是“学习任务群”的样态。 何老师强调学习情境创设,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学习情境的创设要克服“概念性迷恋”,完全依赖于情境,而是要坚持儿童立场,坚守素养为核,走向有意义联结、有意义经历、有意义迁移,进入美好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新境界。 何老师的讲座犹如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每位参与者都受益匪浅。这场讲座不仅点亮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更为他们指明了实践核心素养教学的明确方向。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得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打造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能够激发学生潜能的高效课堂,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框架和实施路径 活动伊始,浙江省特级教师汪洁飞结合新课标和当下语文新课堂特点由浅入深为大家阐释什么是跨学科学习。然后,汪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框架和实施路径。随后,她从导读课、分享课、推进课三方面全面系统地分享了优秀的整本书阅读课型,为大家今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最后,张坚鸥老师以《发掘文本语言运用经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质量》为主题,做了专题讲座。她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分享了能对学生语言发展具有特殊价值的六大语言运用经验。她指出:“课文的语言范例能转化为学生的语言经验,并最终外显为语言表达质量的显著提升。”她接地气的讲座,为大家今后对文本语言的解读和教学指明了方向。
两位名师的精彩讲座虽已落下帷幕,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如涟漪般不断扩散。在名师的智慧引领下,大家满载着收获与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