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翼,思接千里,视通万里。
枕藉万卷,游目骋怀,豁然开朗。
2024年2月26日是开学的第一天,鹿城区叶托名师工作室成员再聚线上,共沐书香,分享在阅读中的感悟。
【好书推荐】
《知行合一——王阳明》
这本书通过生动的叙事方式,对王阳明波澜壮阔一生做了“游园惊梦”般地回顾,并在外二篇中对王阳明心学要义进行着重阐释。读者可通过作者轻松诙谐的循循善诱中,更为直观地了解王阳明知与行在现实中双向实现的过程。
【分享交流】
凭借知行合一的理念,王阳明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荡平江西数十年巨寇,平定宁王之乱,扫清广西部族匪患……那么,“知行合一”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老师们围绕着“知行合一”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问题一:王阳明的传奇人生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触?
陈珍妮老师结合王阳明的经历谈论了自己的几点体会:揣摩他人,不如端详自己。我们无法决定身外的事情,与其费尽心思揣摩别人,不如把时间用来正视自己;心驰神往,不如耐住寂寞,只有经受磨练,才能在顺境中不迷失,在逆境中不沉沦;想得再多,不如马上去做。少想多做,停止活在他人的想法里。
郑烨烨老师认为,王阳明的一生坎坷起伏,但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正德元年,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这是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一般人很难生存,而王阳明却给自己居住的山洞命名“玩易窝”,自己开垦荒地还写下了诗篇记录种菜过程,甚至给周围百姓讲学。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超脱个人得失荣辱,才能沉着地面对人生起伏。
曾琦老师读了王阳明传奇的人生故事,分享了自己最大的感受: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机遇,但是在机会来临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超人的智慧+超然的心态。超人的智慧就是强大知识储备,外加一颗对陌生世界探求真知的好奇心;超然的心态就是坚持对的,即使遇到挫折和困境,也不会退缩,或钻牛角尖。我们的工作也是一样,只有厚积薄发,端正心态,才能积极对待,把握好每一次机会,努力成长。
杨修涵老师体会深刻,她说勇敢向前是勇气,能转身是智慧,智勇兼备,才可成大事。王阳明用他和辞章、佛道的一刀两断指出了一条心法:只有放弃,才有日后的得到。
问题二:请说一说你对“知行合一”的理解。
陈冬雪老师认为知行合一是非常高的一种境界,知在行前,而又合一,其真正的核心思想在于“知”。认知不同导致了行为不同,行为不同导致了最后的结果不同。它真正的意思应该是:当你对于一个事物,有了最为深刻的认知以后,会无意识的产生行为,这种境界才是“知行合一”。
谷香逸老师补充道:知行是不可分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知行合一”的最高层面是知行合于天理,合于良知。
陈如意老师也提到“致良知”,她认为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很多时候,良知会告诉我们正确的道路,可是有时候,我们的良知蒙上了一层尘埃,也就做不到知行合一了。
陈佳佳老师和郑思思老师认为知行合一就是认知和行为是统一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跟随着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问题三:聊一聊你是如何摆脱精神内耗的?
程丽瑶老师反观自身,觉得自己是一个容易“想太多”的人,所以总是会有很多的担心,担心多了,“内耗”就多了,容易失眠、忧虑。她为大家分享了减少内耗简单的方法——大声朗读。读什么都无所谓,大声的朗读迫使人们集中注意力,逼走心里的杂事。
严芗茅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做法:规律作息,工作的时候认真做,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不要想着自己什么都做得到、都要做,允许自己放弃和犯错。
杨修涵老师提到多运动,调整心态。她体会到,很多事情提前焦虑是没有必要的,就像王阳明所说的所能想象的到的未必会发生,生活顺序万变,谁也不能预料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用良好的心态看待发生的事情。
管晓茜老师选择和聊天、看书、听听音乐。
老师们结合自身的经历畅所欲言。分享至此,徐维瑜老师为大家推荐了书籍《被讨厌的勇气》。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阅读群书,亦阅历、品味人生。让我们沐浴书香,以书为翼,拥有最深情的生活,寻找最光明的未来,建设最美好的人生!
感谢叶托老师的引领,老师们在本次阅读交流活动中收获满满。期待下一期的读书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