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28 日,鹿城区 2024 年学术节暨小学数学 “关键问题:让每节课里的种子都能向阳生长” 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盛大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鹿城区各校小学数学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新教师,以及乐清市、苍南县、瓯海区等兄弟县的骨干教师代表和鹿城区周晓林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学员等众多教育精英,共同探寻小学数学教学的高品质发展之路。
活动在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精彩绝伦的节目表演中拉开序幕。学生们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弦乐团演出,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营造出热烈而温馨的活动氛围。
表演结束后,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庄剑峰副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庄校长首先对莅临活动的所有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提到,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此次学术节活动在本校举办,是对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庄校长强调,希望全体参会人员能够在活动中积极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迈向新的台阶,让每一节课中的知识 “种子” 都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接着,鹿城区教育研究院余佳莉副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副院长深刻阐述了本次学术节的举办背景和重要意义,在 “首位教育,学在鹿城” 的战略引领下,鹿城区教育系统积极探索高品质学习路径,而此次学术节正是这一探索进程中的关键举措。她指出,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活动以 “关键问题:让每节课里的种子都能向阳生长” 为主题,聚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旨在通过教学成果展示、专家引领和教师交流,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副院长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勇于实践创新,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鹿城区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随后,一系列丰富而精彩的学术活动有序展开。
理念引领:主旨报告指明方向
鹿城区教育研究院研训员周晓林带来了 “关键问题 —— 让种子向阳生长” 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深入阐释了 “关键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意义,是滋养每节课中知识 “种子” 茁壮成长的关键因素。周晓林老师介绍了他10年的研究历程,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详细解析了如何精准定位关键问题,例如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不同教学领域,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挖掘出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推动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节点。关键问题不仅是教学的切入点,更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引擎,为参会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提供了高屋建瓴的引领,启发教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方向。
课堂实践:公开课展示教学风采
在公开课环节,温州市瓦市小学的陈晓路老师展示了三年级 “复式统计表” 课程。课堂上,陈晓路老师巧妙地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以学生熟悉的校园活动为背景,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在数据呈现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复式统计表的概念,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其结构和作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们积极参与数据的填写与分析,陈老师则在一旁适时引导,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归纳,逐步掌握复式统计表的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展示了精湛的教学技艺与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
深度研讨:主题汇报精彩纷呈
温州市瓦市小学的黄玮慧老师主持 “种子生长:迭代数据表达 生长数据意识” 主题论坛。黄老师首先对 “数据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阐述,强调其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接着,她结合 “复式统计表” 公开课以及日常教学实践,分享了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迭代数据表达,如开展数据调查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收集数据;运用图表绘制比赛,激发学生用不同方式呈现数据,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生长数据意识。同时,她还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数据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数据意识培养策略。
专家视角:点评报告助力成长
科研引领:教学成果的提炼与升华
鹿城区教育研究院科研部部长尹志梅在点评中,从科研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教学成果如何进行有效提炼与提升。尹部长指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要将其转化为具有学术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教学成果,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的聚焦点,如同在众多教学现象中找到那颗最闪亮的 “星星”。她以本次公开课和主题汇报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梳理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有效策略和学生成长表现,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炼出具有创新性和可复制性的教学成果。同时,尹部长还鼓励教师们积极关注教育前沿动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研究中,使教学成果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引领教学发展方向,为教师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路径。
专业解读:关键问题推动学生成长
《小学数学教师》特约副主编陈洪杰带来了 “以关键问题促进学生生长” 的报告。陈副主编深入阐述了关键问题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驱动作用。他认为,关键问题是连接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行为的桥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思考和探究活动。他通过大量生动的教学实例,展示了如何围绕关键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陈副主编还强调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关键问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关键问题教学策略解读。
楷模指引:回归教育本质的思考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俞正强老师在点评与报告中,始终强调让教育回归本质的重要性。在对公开课和主题汇报的点评中,俞老师以其独特的教育视角,深入剖析了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维发展。以早上复制统计表教学为例,俞老师梳理统计知识全景图,认为问题解决分确定性与可能性两种。统计教学要培养学生数据意识与统计观,其方法包括数据类别、收集、整理等,表达形式有形式语言(表和图)与概念语言(平均数、百分数)。形式语言特点是从读开始接受运用,概念语言如平均数可被启发,将孩子零碎感悟改造成完整数学语言。他指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用简单而深刻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俞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分享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入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等,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深度思考,为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多元视角:下午活动精彩继续
教学分享:主题论坛各展所长
下午,温州市百里路小学的王薪薪、温州市南汇小学的赵静、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张雪秀和温州市双潮小学的吴娜等老师共同参与了主题论坛。
王薪薪老师在分享 “认识面积” 课程的教学路径与思考时,从学生对空间概念的感知出发,通过让学生触摸、比较不同物体表面大小等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她强调了在教学中要注重直观感受与抽象概念的结合,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建立起准确的面积认知。
赵静老师的 《经历数学表达 丰厚意义理解》以负数的认识为例,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明确要求与目标:学生能体会、能表达、能感悟相反意义的量,链接七年级教材内容,确定关键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寻找负数的现象,明确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构建相反意义的数学模型。赵老师设计的关键问题帮助孩子们打破对数的绝对性的理解,明白数可以对相对性现象的表达,意义非凡。
张雪秀老师带来《图形的平移:先法后理还是先理后法?》,二年级的物体平移对四年级的平移提供了怎样的基础?四年级教材要求画、数、填三个步骤表明是先法后理的意图,张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先认识“理”,再运用法进行“画”的不同想法。通过描述平移和验证平移来构建平移的“理”,画出平移和设计平移来实践平移的“法”。培养了孩子的数学语言、数学观察、数学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知理得法,学以致用。
吴娜老师在讲解 “抽屉问题” 时,从读教材、提问题、研学情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教材中用枚举法和假设法解决抽屉问题,吴老师在自我提问中架构教学框架。运用具体的实例,如将铅笔放入笔筒等,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抽屉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带领孩子自主研究、自信表达、自省成长,促孩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现实问题。
艺术润教:古筝独奏增添氛围
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的章素素老师带来了古筝独奏《渔舟唱晚》。悠扬的古筝声如潺潺流水,在会场中流淌,为下午的活动增添了一抹艺术气息。老师们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也放松了心情,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与交流中。
经验传承:专家点评与故事分享
舟山教育学院教研员周珊珊老师结合主题论坛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她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位老师在分享中都展示了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周珊珊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数学教学故事。周老师从小学领域的大视角,整理了种子课共有31课时,细化到四个领域中,带着团队听了一百多个数学老师的课堂,以现场改课的样态推进种子课的研究,每次现场改课的三天两夜头脑风暴极其辛苦,却真实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师专业进步。周老师不仅是有思想的行动者,有责任的担当者,还是非常有才气的诗者。现场作非常有意思的藏头诗:《鹿城逢君》种种激动在心间,子丑寅卯长恭敬。课本有伴囊萤聚,俞音下报谪仙人。正值感恩当下时,强记师承道古今。
楷模再临:量感教学深度剖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俞正强老师再次登台,带来专题讲座。俞老师深入梳理了小学教材中的量与感相关知识,他从学生对量的感知基础出发,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大量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将抽象的量与感概念具象化。俞特为我们梳理了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全景图”,他说我们在上课时,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全景图,在全景图中才能找到关键的课,才能明确这个课所要承载的分量。计量单位是解决度量问题的,他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从实际操作中逐步建立准确的量感。为教师们在量与感教学方面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实用的方法,进一步深化了教师对这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此次活动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搭建了广阔的学习、交流与分享平台,通过丰富多元的教学展示、深入专业的专家点评与报告,有力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更新与实践进步,为鹿城区乃至周边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的高品质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助力数学课堂中的知识 “种子” 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