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名师团队的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2024年3月15日,鹿城区林志辉名师工作室和杨磊名师工作室开班仪式暨林志辉名师工作室和陈柯柯名师工作室联合研讨活动在温州市仰义第二小学拉开序幕。
第一节课是由温州市仰义第二小学林奇霖老师和三(4)班学生带来《24时计时法》。课堂围绕“13时是怎么来的?”通过 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动脑想象、动手操作和不断的语言描述中直观感知时针从0时开始转一圈再走几格。借助几何画板的直观性帮助孩子巩固24时计时法,辨析生活中时间。利用买电影票的问题,带领孩子辨析不同的时间,感受时间的流逝。
第二节课是来自温州市籀园小学石坦巷分校高盈盈老师和二(2)班学生带来《旋转》。整堂课围绕“(图形或物体)是怎么旋转的?”展开,通过简单的学材——指针,让孩子在动脑想象、动手操作和不断的语言描述中直观感知旋转的特征及其三要素。借助几何画板的直观性,帮助孩子巩固旋转特征,辨析生活中非圆周的旋转现象。利用叶子的运动,带领孩子回顾本单元所有的运动,寻找不同运动之间的异同点。
第三节课是由温州市仰义第二小学周若惠老师和五(1)班的学生带来《旋转》。周若惠老师在“旋转(二)”教学中,先由生活中常见的时钟、风车、风扇等旋转现象引入话题,接着通过“线段AB是怎么旋转的?”“三角形ABC是怎么旋转的?”“旋转后的图形怎么画?”等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与探究,在一系列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用数学语言描述基本图形旋转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第四节课是来自温州市新田园小学的王形形老师和五(3)班学生带来的《旋转练习课》。整堂课学生围绕笑脸还原游戏,以原旋转的方式,用最少的步骤还原。王老师先带领学生从一块板的一步还原,复习旋转的表述方式;接着让学生借助笑脸卡片操作、想象、描述,再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反馈,感悟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对旋转效果的影响。学生在还原游戏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不断拔节生长,素养得到了真正提升。
简单的午休休整后进行的是上午四节课互动点评,林志辉导师指出:“好”的课是为学生而教,要能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提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课堂要以大问题、大环节、大活动推进。针对这三个要素,四位学员结合课堂说出了自己的收获及困惑。导师也对每位学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启发学员的思考。紧接着,吴芳芳老师在导师建议下,跟进课堂,对四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与建议,并对工作室学员提出了“努力经营当下,直至未来明朗”的期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下午的两节研讨课是由温州市仰义第一小学的周卓颖老师和温州市百里路小学的陈茹老师带来的同课异构《平移(二)》。
周老师的课堂通过三个环节层层推进,从第一个环节蚂蚁搬饼干,初步感悟点的平移,到第二个环节画平移说平移,进行操作表征和语言表征的互通,感悟图形的平移就是点的平移;第三个环节给点画平移,再次感悟了平移的本质。
陈老师课堂以两个大环节贯穿始终,以多层次地找三角形、线段、点的平移之间的联系,感悟三角形的平移可以看作三条线段的平移和点的平移,点的平移能组合成线段和三角形的平移。学生带着联系的眼光画出长方形留线段平移和留点平移后的图形,在碰撞和讨论中进一步感受图形的平移中蕴含着点和线段的平移,提升空间观念素养。
课后工作室导师陈柯柯老师从大单元视角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肯定两位老师的课堂。陈老师认为要立足于学情,准确把握二年级、四年级以及初中对平移的内容要求,并提出学生在四年级至初中这一长时间内,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带给学员新的思考。
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我们追光而遇,我们合向新程。以匠心伴初心,促师生共成长。相信每位学员定会在导师们的带领下,众志成城,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