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活动动态

踏歌启新篇 赋能新课堂——鹿城区陈怡名师工作室第15次活动

作者:陈怡 发布时间:2024.10.23 浏览量:

2024年秋,义务教育新教材揭开神秘面纱。为全面践行新课标理念,积极探索新教材的应用与实践路径,提升音乐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适应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10月18日,鹿城区陈怡名师工作室以“新课标新课堂”为主题开展第15次教学研讨活动。

深耕细作   课堂转型

以课程内容结构化引领,探索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路径是推动音乐课堂改革的契机。工作室成员应昭昭老师执教展示三年级课例《草原上的歌》,以“蒙古族语调式独特的音乐风格”为大观念提炼教学价值,创设草原情境,以学习主题的方式,结合三年级学情组织教学素材,串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以及乐曲《赛马》,以结构化的内容呈现,通过律动、演唱、不同层次的聆听等体验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羽调式”的风格和音乐表现力,再到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编创“草原旋律”,并为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进行伴唱,形成二声部合唱形式。在铺设的显性教学脉络中隐藏了能力进阶的隐线,实现了从教作品到育素养的课堂转型。


来自温州市籀园小学的张彤嫣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课例《快乐的小乐队》异曲同工地展现了教师对教材取舍有度的使用观。张老师选择了教材中的补充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与能力进行巧妙调整。孩子们在张老师创设的“乐团”和“小乐手”的情境中,在她生动的肢体语言和精炼的课堂语言引导下,循序渐进地了解西洋管弦乐器的外形特征、音色特点、演奏姿势等,并在美妙的旋律中沉浸式地唱、奏、演、创,课堂有趣味、有效度。




评价先行  方法创新

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章素素老师以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为框架,探索小学音乐表现性评价的构建与实践,她向在座的老师们分享了《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民歌教学表现性评价探索》。章老师指出,在课堂教学、作业表现以及项目化活动中均可嵌入表现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发现表现性评价的价值,从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课标引领    理念更新

践行新理念,探索新课堂。工作室主持人陈怡老师对两节展示课做了点评,她指出新课标下的新课堂,音乐教师要树立单元意识关照下的音乐教学设计思维,深入解读教材,了解发展序列,搭建学习支架,引领学生开展指向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




鹿城区音乐教研员李密老师做总结发言,她鼓励老师们要用结构化思维设计课程,帮助孩子们逐步形成能力。可以“一曲多课”,也可“一课多曲”,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条理化、序列化,赋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李老师还提出:将“内容单元”转变为“能力单元”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踏歌启新篇,赋能新课堂。广大一线音乐老师要做变革的践行者,更是创新的思考者,让我们共同思教学之变,绘未来之样。


文:秦斯斯

图:杨温瑞

审核:陈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