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美育核心,追寻美感课堂,让艺术的种子根植乡村孩子心中,让田埂开出花来,是每位乡村艺术教师的使命。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促进农村学校艺术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准确把握和领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实质,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师的能力素养,10月25日,藤桥学区开展艺术教学专题研讨会暨鹿城区陈怡名师工作室第5次活动。此次活动由藤桥学区联合温州市沁园小学共研共享共成长,由温州市上戍小学承办。
课例展示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深度学习的可行方向。工作室学员,温州市上戍小学刘雪玲老师以“草原的歌”为教学主题,将《草原就是我的家》、《草原上》与本课教学内容《我是草原小牧民》进行整合,通过创设蒙古小导游情境,带上“见面礼”、“走进蒙古包”、“筷子舞”等音乐场景,带领孩子们领略广袤无垠的草原风光,让学生在听、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积累音乐经验,获得审美愉悦。通过持续性的学习,贯穿关键学习点,深化学生对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的认知。
音乐教学注重学生体验,教师要合理有效地调动多种感知手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审美历程,达成深层次的审美体验。来自温州市沁园小学的金烨老师执教课例《哦,十分钟》,金老师巧妙设计教学情境,运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音乐小球”创设各个音乐场景,借助可视化、可感知的教学用具发展学生的联觉体验,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名师引领
何为美感课堂?工作室导师陈怡老师围绕本次教研主题进行课例点评。她结合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落实常规 真实学习”、“立足素养 深度学习”、“注重体验 快乐学习”三个维度指出:美感课堂要充分挖掘学科教学的美感因素,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音乐教师要重视课堂中学生获得审美感知的过程与行动,让学习真实发生。要从音乐的本质和学习的价值入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获得音乐学习关键能力、养成良好音乐学习品格、树立正确审美价值观。最后,陈怡老师嘱咐学员们要谨遵音乐学科教学规律,不忘教学初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种积累音乐学习经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最后,陈怡老师还为每位工作室成员送上书籍,鼓励学员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助力乡村美育发展。
追寻“美感课堂”, 赋能乡村美育。在学校美育步入发展黄金期与改革快车道的新时代,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乡村美育的发展契机,从赋能乡村教师做起,以学习促实践,以实践促教学,让乡村学校的每一名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
撰稿:林成恩
摄影:杨温瑞
审核:陈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