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天气炎热,但依旧阻挡不了工作室小伙伴的学习热情,我们在老温大参与了此次“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简约课堂的探究与实践。本次活动包括两个课堂“感悟”,和两个讲座。
美丽的蔡慧敏老师带来她的开课感悟《线段的大小比较》。一开始,蔡老师和我们分享了故事——“庖丁解牛”,类比我们的课堂教学,希望我们每个老师在教学中不用“砍”、“割”的方法,而是通过遵循事物本身规律——基于学生视角去设计课堂。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解读,最终确定本节课就是理解线段长短比较的三个方法,掌握一个基本事实,并会尺规作图。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蔡老师煞费苦心,让木工师傅定制了三根木条,由学生抽签,并比较长短。此时,很自然地引出目测法和叠合法。那如何引出度量法呢?
紧接着名师蔡建新老师对引入情境进行了教材解读,两个小伙伴在两地方通过电话如何比较身高?蔡老师立即出示板书,并将线段的长短比较符号化。之后进入“例题精讲”,原题:用尺规作一条已知线段,从而归纳出作图步骤;进一步地,用尺规在给定区域作一条线段介于两条已知线段之间,其本质是考查作两条线段的差。接着进入“基本事实”教学。
而名师张于炎老师一上讲台就更惊艳了,他先在黑板上画出两点,在这两点间画出曲线、直的线、折线段,提问:哪条线路最短?学生当然能说出正确答案,再用不同的电线模拟不同的线路,并让学生比较电线的长短,从而验证基本事实,同时巩固叠合法。接下来是通过一系列的习题进行“学以致用”,由浅入深,遵循“基本图形”,帮助学生度过一道道难关。从张老师的讲解分析中可以看出,我们真实地认真地理解了什么叫做庖丁。
特级教师徐丹阳提出简约高效教学五大原则:目的性原则、简单性原则、需要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有序性原则,进而展示精彩一课《等边三角形》。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徐老师通过一个活动,巧妙地将等边三角形所有的判定方法都融合在了一起。如何将一个等边三角形分割成4个等边三角形?学生的直觉会告诉他们去找等边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并连线。在此基础上,徐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等边三角形的所有判定方法。该活动并不是就此结束,徐老师接着让学生将等边三角形分割成3个等边三角形,从而巩固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这一堂课,师生交流非常通畅,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一浪高过一浪。我想这源于徐老师的每个唤起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问和操作。有时,我们总抱怨学生不努力,其实得反思我们的设计是否能吸引学生同时又是饱含思维的。
鹿城区教研员叶茂恒老师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关注数学生长的课堂教学》,他提出教师应该关注课堂中教材的知识生长点,知识生长包括纵向和横向。横向生长主要指针对数学教材中的来自生活或具体情境的研究和再应用,纵向生长主要指数学内部知识的连贯或其他知识的类比生长。在备课时,我们要认真研读各大《教材》、《教参》 从而了解知识的前后连接,把握整体脉络,形成知识框架,促进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比如“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浙教版八上教材是在学生学完勾股定理后引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般学生会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再通过边边边证明HL是正确的,但教材上却采取了学生很难理解的构造法。教材上为什么要用这种证明方法?教材上的证明方法是否一定得教?带着这些困惑,叶老师请教了教材的编著者,因为构造法在今后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证明中需要反复被使用,因此特意在八年级时引进做个铺垫。叶老师再通过查阅不同版本的教材,发现不同的教材,什么时候引进全等直角三角形的证明各不相同,甚至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证明处理也小同大异。关于浙教版教材,叶老师还提出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什么用面积表示频数?方差为什么用平方而不用绝对值等等。叶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明白了,备课时要关注数学的起点在哪里?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起点,基于有效的问题最终构建互动的场景。
这次活动,“干货”满满,我们载着“凉爽”的精神食粮,满意而归,同时期待8月份的活动。
通讯员:温州市实验中学 潘芳芳 徐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