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活动动态

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程日东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第5次活动

作者:程日东 发布时间:2022.08.17 浏览量:

阳春三月,诸花初盛。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3月25日,以“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为主题的鹿城区、市直初中语文七年级备课会在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举行。程日东初中语文鹿城区工作室、平阳县工作室全体学员参加了活动。

 

 

 

林老师以解读“老王送默存去医院”这一件事的细节描写为例,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继续寻找课文中其他单个事件的多个细节,并试着用关联细节的方法,来感受其中更丰满的人物形象。

精彩实录

1:我们组选择的事件是老王给我们家送冰。从“价格减半”“不要车费减半”“送的冰比前任的大一倍,价格相同”等细节中,可知这是老王在换一种方式报答我们一家人;“大概”“从没”“压根”这些词也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王的忠厚老实。

2:我们组选择的事情是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我们首先关注到的是外貌描写“面如死灰”“像棺材里倒出来的”,看出老王病重;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亲自过来送香油和鸡蛋,看出他对这个事件的重视,他的真情实意。再看语言描写,只说“我不吃”,可见他对自己意见的坚持,是他想报答杨绛。而这里的动作描写也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体状况之差。

师:通过这两个小组的梳理,你们有没有产生新问题?

生:老王为什么对杨绛这么好?

师:相信这个问题也萦绕在很多同学的心头,让我们继续来听听下一组同学的分享,看看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3:我们组关注的是课文第4段——老王的住所。“破破烂烂”“荒僻”,这里可以看出老王家境贫寒,物质条件缺乏;“我问这是不是他的家”,老王回答的是“住那儿多年了”,答非所问。家是有人温暖的,他只说是他的住所,意味着老王并没有把那里当做家,老王是无亲无故、无依无靠的,这是他精神上的孤独。由此关联他“半价送冰”“送默存去医院不要钱”“送香油和鸡蛋”这些事,可知老王应该是把杨绛一家真正当做亲人。

师:这个小组不仅关注到“住那儿多年了”这个细节,读到我们以往没有读到过的老王精神上的孤独,还关联了之前我们找到的那些事情,解决了同学们刚刚心中的疑惑。

课堂任务二

接着,林老师引导学生在关联单个事件中细节的基础上,继续关联多个事件中的多个细节,用不同颜色的笔对原有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进一步深入解读文本,从对“老王”人物形象的理解,走向杨绛内心的情感世界。

精彩实录

1:从“女儿给她送大瓶的鱼肝油”中,我们读到了“我们一家人”对老王给予了心灵上的温暖;而“不要减半收费”“一定要给他钱”,看到了“我”也给予了老王经济上的帮助。

师:非常好,这个小组读出了“我们一家人”对老王好。

2:我们组发现老王给了杨绛送冰、帮助钱钟书去医院、送香油和鸡蛋,这些事都是老王自愿去做的。但是杨绛却是“我们当然要给他钱”“必须要给他钱”,再联系上文老王是一个无依无靠孤独的人,他把杨绛当做亲人一样对待,而杨绛的做法却像一笔交易,并没有平等对待并尊重老王,在一定程度上也伤害了老王。

师:除了温暖之外,这个小组还发现了“我”在精神上对老王给予的不足。

3:我们组发现,老王对杨绛是亲情,但杨绛对老王更多是一种同情、怜悯。从“我”不知道老王住在哪里,也不了解老王的具体病情,生了什么病,吃什么药,也不知道老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瘦,甚至不知道老王什么时候死的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我”其实对老王并不了解!只是从女儿口中、从老李口中了解他。一个“给”的那么重,另一个却是那么轻,这是一种不对等。

师:太好了,同学们通过这样一层再一层地细节关联,发现了本文不止在写老王,还在写作者的情感。当我们把文中这么多的细节放在一起关联再关联时,我们会感受到这篇文章就像一条静静流淌的河,平静的文字底下藏着作者深沉的情思。

课堂任务三

在小组之间的观点碰撞中,学生们逐渐走向文章的深处。此时,林老师再次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回到课前预习时提出的学习困惑:作者为什么要“愧怍”?并追问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精彩实录

1:她是幸运的,他比老王幸运。杨绛是用钱来换爱,而没有用爱来换爱。

2:杨绛有亲人有爱人,“我”给他钱,被他“吓住”这种情感是一种不对等的,像一个高高在上者对一个乞讨者。

3:她总会在思考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她的“愧怍”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反思。

课堂总结

课堂的最后,林老师带着学生回顾了整堂课学习所得,学生分别从情感的启迪和学法的启示两方面总结课堂所得。师生共同明确,在记叙文本的阅读中通过关联单个事件中的细节和事件之间的细节,可以让我们读出人物更丰厚的形象,也让我们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思。

学员感受:林雅老师的这节课,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串联”,通过两个课堂任务串联起整节课的中心内容,而这两个任务又是由点到面的一个递进。通过翁老师的讲座了解到本节课的文本处理正是从学生质疑开始以一种“从下而上”的形式回到语文课堂的构建中,以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展开课堂教学。学生的观点往往是单个点的形成,虽然细节是容易发现的,但是如何将这些细节串联,形成一个思路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节课在实践的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了路径支架,并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细节之间的关联,最后在总结学习方法的时候,老师再次强调了通过反复品味细节,构建细节,串联细节,才能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柯春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