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活动动态

智慧教育,共促成长——记鹿城区许海琴名班主任工作室第6次活动

作者:许海琴 发布时间:2022.05.21 浏览量:

 

    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背景下的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等问题,彰显家校共育的智慧,进一步提升教书育人的实效。2022年4月29日晚上7点,许海琴名班主任工作室学员开展第6次活动,全员齐聚云端,积极参加第二十四期楠溪德育大讲堂活动。

此次活动由唐丽文老师主持,工作室优秀成员潘连飞、叶金德、周聪聪和周恩莲四位老师做教育故事分享。同时,特邀杭州市教坛新秀、首届“最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杭州市育人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徐晓莉老师做专题讲座。

★ 教育故事 ★

首先是由温州市骨干班主任潘连飞老师分享故事《等花开 待春来》。从初识到再识到深识,潘老师发现“问题孩子”背后的家庭原因,找到“归属——爱——交往——自尊“的行为矫正方法,领悟到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多些耐心、多些热情。

其次,长三角论文一等奖、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者叶金德老师在《寻美之旅》中,介绍了一个大波浪、烟熏妆、超短裙的女生。因为她新潮的打扮,叶老师劝诫其他孩子,“你们不要跟她接触”。然而,这句话引发师生矛盾到后面在交流中反思。叶老师为了保持学生的本真,通过班会引导、平台展示、同伴激励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真善美。

第三位分享者是永嘉县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者周聪聪老师,在《嘿,你敢挑战吗?》中,周老师讲述了班级里“小霸王”欺负同学,通过“蒙眼挑战”积极引导,见证了问题学生的转变。在教育中,多点耐心多点策略,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最后是由德育高级教师、温州市骨干班主任周恩莲老师带来的故事分享《哪壶不提 偏提哪壶》。通过“她被误解了”和“我受委屈了”两个小故事,周老师真切感受到,教育的本质,是打造一个生命的美好,只有触摸到灵魂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 专家讲座 ★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杭州市首届“最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徐晓莉老师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发现学生“善学”“笃学”“爱学”的金钥匙》。徐老师指出当前学业压力过大是青春期学生的主要矛盾,也是引发许多学生问题的根源。如何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学习赛道上不迷失方向呢?

首先,建立科学民主的保障系统让学生“善学”。做好学业规划,解决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的问题;提升学习品质,分清学生“假努力”和“真勤奋”的区别;建立作业制度,做到“三方协商”,优化学生“作业管理”。

其次,建构积极自我的自支持系统促学生“笃学”。先通过班会课为学生逐渐建构自支持系统指明努力方向,接着创造不同机会让学生有成功体验,再通过班集体定向激励活动激发学生意志力。

最后,建设温暖润泽的家校共同体让学生“爱学”。每个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徐老师策划系列家长课程指导家长成为学生的“神助攻”;建构好的师生关系,提供多种求助通道;设计花样奖励系统,让学生爱上学习;共建静谧和美味时光,降低学生压力水平。从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让学生“爱学”的有效途径。

★ 导师引领 ★

隔空不隔学,齐心共研修。活动前,许老师让学员们先对此次学习进行“预热”,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活,带着问题听课,认真地做好笔记。活动中,工作室全体成员专心观课,认真笔记。活动后,大家第一时间记录自己学习心得。

                   

 

 

 

 

 

 

 

 

 

 



部分学员育人故事分享:

                               改变你,真是不容易

                                               分享者   董艳

    我现在的班级是两年前接手的。说起我们班的曾同学,可谓是无人不知。

    刚认识曾同学时,他上课调皮捣蛋,破坏课堂纪律,一个不留神,上科学课时他用尺子把墙壁刮出一道道很深的纹路。我马上通知他爸爸,来商量怎么解决,见他爸爸拿着专业修补墙的用具,好像习以为常。这边的墙还没完全干,他又不知从哪里拿来墨水把前桌两个孩子的校服、桌上、墙上都弄脏了。我又得忙着解决。他又拿刻刀在教室里当飞镖用,差点伤到另一个孩子。下课时,或者吃好饭,我想找他,可连个人影都找不着。作业几乎都不写,四门主课都只有十来分。来学校上学,感觉他好似待幼儿园一样。每天,时不时接到各种投诉,一个孩子说曾同学把她心爱的笔偷偷拿走了,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说他被曾同学给打了……然后我感觉自己像个陀螺,不断地去处理去解决一件件麻烦事,我的心情也受到影响。

    同事们劝我:这孩子就是这样,救不了,以前的班主任拿他没办法,各种办法都不管用,你熬两年,他毕业了就好。说实话,每天去处理这些事,我也烦躁。要不就算了,别管他?但我良心上过不去,可我该怎么办?从哪里着手?

    我冷静下来,平复自己的情绪,再想着怎么去处理问题,帮助这个孩子。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问题家庭。于是,我从多方面入手,去跟以前的班主任、科任老师、其他学生以及家委主任打听,了解曾同学的家庭关系。结果大吃一惊:他跟奶奶住在一起,他爸爸、妈妈带着妹妹住在另一个小区,他爸爸有时晚上会过来看下他。他妈妈几乎都不过来,被他爸爸逼着,几个星期来看他一次。这是他亲妈。当时我感觉,这是一个很缺爱的孩子,真可怜。

    我试着接近他。他吃好饭,就在后门等着他,然后带他去办公室里聊天。我发现他特别有礼貌,爱劳动。我就夸奖他:“曾同学,老师发现你是我们班最讲礼貌的孩子,真棒!”他露出腼腆的笑容。“你那么爱劳动,扫地拖地做得真好!老师能交给你一个任务吗?每天值日生打扫之后,你去我们班的公地检查下,如果有不干净,就解决下,行吗?”他很乐意接受了。于是,每天吃好饭后,他不再跑下楼了,还默默地帮助值日生打扫,检查公地的工作做得很好。我当着大家的面,夸奖他。他开心地笑了。很难得的是,一直到现在,他还帮着检查公地的卫生,做好善后工作。而别班来告状的事,就再也没发生过了。

    我试着跟曾同学的妈妈联系,她回复:“老师,如果有什么事,你联系他爸爸吧。”多次尝试无效后,我跟他爸爸多次联系,到校沟通。我把曾同学的变化说给他听。然后婉转地跟他说:“学习方面光靠老师盯,不管用,还是需要家长的协助。我们不求曾同学一下子进步,不拿他跟其他学生比,至少跟过去的自己比,一天天有进步,那就是好的。多学点知识,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总是会方便些……”他爸爸答应,周一至周五晚上,他过来陪着他,督促他写点作业。曾同学有了爸爸的陪伴,我能感觉到他很开心。语文课上,只要他有举手,我就请他发言。慢慢地,他会完成一些简单的口算、听写作业了,作业本也能写一些。慢慢地,语文测试也能考到四十多分。我跟他约定:只要每门测试过了四十分,就给奖励(我准备些小零食)。期末考试过了四十分,就有额外红包奖励。至今,我的一个抽屉里放着:小面包、饼干、牛奶、棒棒糖等。有时,让他自己去拿,他从来没有多拿一样。而班级里,再也没有丢东西事件。

    我与他商量,把他的座位换到前面,单独坐,如果有不会的题,随时找老师。经常提醒他整理抽屉、书包。课堂上,他也很少去影响别人。他身体不舒服,我会关心他。我也经常跟他谈,只要你进步了,爸爸妈妈都会看得到,妈妈会喜欢你。同学们看到他的变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排斥他。因为我说:他是我们班集体的一位成员。当他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那段时间,我的脚扭伤了,拄着拐杖,课间他总会过来帮我拿语文书等,又忙着给我端椅子,打开电脑等。中午,又会帮我从楼下端饭菜……

    我很高兴,曾同学有了可喜的变化,虽然有些遗憾他文化课依然没有过六十分。但他品行方面已经超过六十分。

    像曾同学这样存在一些问题的孩子还有很多,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不要轻易说放弃,只要真诚对待他们,做他们心理的疏导者,用爱与智慧陪伴,相信他们也能健康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

                                                                     分享者  李梦婷

有幸聆听徐老师的讲座,收获颇丰。徐老师的讲座中,透露着一位班主任对学生的细致与关怀。著名教育家亚当斯密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棵树摇动另棵树,朵云推动另朵云,个灵魂唤醒另个灵魂。”

 记得去年夏天,接任这个班的语文老师,班主任就给我打了预防针,班里的小C可一点都不让人省心,调皮捣蛋,上课不认真,不爱整理,样样不落下。第一天上课,果然小C同学桌上一片狼籍,不是做小动作就是玩橡皮。我忍着耐心,提醒他上课专心。突然,小C学上到一半就不见了,走近他的位置一看,整个人倒在桌子底下,我不由得火冒三丈,当着班里的孩子就批评他:“又是你!你怎么躺在地上,一点不遵守课堂纪律,快点起来!”小C不情愿地起来,但嘴巴翘得老高,一点都不服气的样子。下完课,坐在办公室,当时的情绪也慢慢平静下来,感觉刚刚并没有把小C的事情处理好。于是,我就把小C重新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你为什么上课躺到地上呀?”小C委屈地说:“老师我太热了,我坐在角落里,一点风都吹不到,所以我想躺在地上凉快一点!”“那你知道地上有多脏吗?而且躺在地上会着凉!”小C听了,低下了头说:“我知道不对!可是…”我摸摸了他的头说:“老师有办法!跟我来!”我带着小C来到班级,把他的桌椅移带了电风扇下,并跟他约定上课做到认真,就可以坐在电风扇下。等到下课,就把座位移到原位,以免影响到其他小朋友。果然,下一节语文课,小C就老实地坐在座位上,上课还举手发言了。我顺势在班级里大大地表扬了小蔡,当所有的孩子转头齐刷刷地看小蔡的时候,小C神情有点紧张,努力把自己的背挺得直直的。那一刻,我感受到这个孩子调皮背后渴望被肯定的一颗心。

后来,我也联系了小C的爸爸妈妈,了解到小C的家长平时比较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平时如果接到孩子调皮捣蛋的电话,也是打骂孩子一顿来进行批评教育。说到孩子,小C的妈妈也是觉得亏欠孩子,但也不知道怎么与小C沟通。小C妈妈说,小C也很害怕老师不再管他,放弃他了。听到这,我鼻子不由地一酸,原来这个看似粗暴调皮的孩子也有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之后,我对小C多了一份温和与耐心。当小C在课堂上走神,我走到他的身边轻轻地拍拍他的肩或是走到他的身边小声提醒他。而当孩子上课有发言,坐端正的时候,我会大大地表扬他的进步。渐渐地,我感受到了小C开始参与课堂,还会及时询问我刚刚没有听到的内容。同时,我也及时将孩子进步的表现反馈给小C的家长。记得一天下午,小C很开心地跟我说:“老师,你知道吗?昨天放学妈妈说我在学校表现很好。我接下来,每天都要表现好,收到妈妈的表扬!”我也随即对小C竖起了大拇指:“我也越来越喜欢小C同学了!”望着那张纯真的笑脸,我深深地感受到鼓励的力量!

教育的真正价值是种启蒙、种唤醒、种点燃、种打开。小C这一年来的点滴进步,不正是一种慢慢唤醒一个更好的自我的表现吗?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或许暂时被灰尘遮盖了光芒,而我们老师正是需要去唤醒他们,鼓励他们找到更好的那个自己。

寒冷的冬风再怎么吹,只能让行人裹紧衣裳。和煦的春风只需轻轻一拂,游人们便脱下衣裳。鼓励不恰似这一阵温暖人心的春风吗?打开孩子们的心房,给予他们温暖与关怀,让他们变得自信、努力、上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之马

                                                分享者  潘心怡

听了这次的讲座,我听到了叶老师班的“烟熏妆女孩”、周老师班的“小霸王”,以及周老师班情绪化的小A,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两个班柱子。也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们班有两个男孩子,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引起我的注意,并予以重任。他们聪明,学习快人一步,作业干净整齐;他们能力强,各方面都能胜任并完成任务,是老师的好帮手。在开学的前两个月,我一直为班里有这样的孩子而沾沾自喜,但渐渐的,问题就来了。

首先是男生A开始“出岔子”,他原本是班级的领操员,因为他声音响亮有魄力,但渐渐地,我发现他做操很不认真,手脚都伸不直,软绵绵的没力气,一点带头作用都没有。于是,在一个早上,我警告了他,告诉他如果再这样做操,我就会替换他(威胁),第二天,我发现他依然如此,毫无改进,第三天,第四天,仍然如此。忍无可忍的我在第五天完全没和他打过招呼,就直接让一个女生顶替了他的位置。现在回想起来,他的改变貌似就从那一天开始了。上课开始做小动作,齐读时开始捣乱,频繁的和同桌说话,目中无人般的自傲……除了作业依然干净整洁,其余的表现简直让我大跌眼镜。我愕然。

而男生B呢,他同样是个聪明而又能力的孩子,但却有个大毛病,就是太“热心”,喜欢凑热闹,所以,常常因为他的这个毛病,而被我多次当众批评指责,每次指责之后,他的脸上就会出现错愕,不解,惊讶的表情。

综合这两位孩子,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正面管教》里说“要形成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孩子们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没有成败评判——没有责备、羞辱或痛苦——的氛围中探索自己的选择和行为的后果。”我是不是对他们过于苛责了呢?有时候,我们常常会盯着那一个小黑点,而忽视了旁边一大片的美好风光。教室,应该是最安全温暖的试错间,而不是充满着责备和嘲讽。

在一个午间,我同时找来了他们俩。我问:“你们知道潘老师为什么找你们来吗?”他们一脸疑惑。我又说:“你们俩身上有很多相似处,你们能自己来找一找,归纳一下吗?”他们开始思考,渐渐地,男生B开始意识到,我此次找他们来的目的,基于平时的经验,他的眼眶泛红了,轻轻说道:“我不该在午休,四点钟的时候说话。”我点点头,安抚道:“没事,继续说。”他看我没有指责他,平复了一下情绪,“我不该那么爱管闲事,什么情况都去凑热闹。”接着,男生A也开始说:“我觉得我也比较爱说话,每次我觉得上课的内容我都会了,就开始开小差。”“那你觉得上课老师教的你真的都会了吗?比如今天早上….”“早上语文课上的‘一会儿’,因为我没注意,就一直没读准。”“恩,是的,学习就像大树,粗的枝干会了,不代表小枝条都注意到了,上课还是要怎么做呢?”接着,我又和他聊了聊他的同桌(他的同桌学习比较薄弱)以及如何帮助,在何时提供帮助。聪明的他都一一作答。

这次谈话结束后,我进行了反思:我常常想着要驯服我的学生,让他们事事唯我所听,但这样的“乖孩子”真的好吗?这样千篇一律的孩子真的是社会所需要的吗?教室应该是充满尊重和理解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削剪他们的棱角,不断打磨他们。这两位男孩就像是千里之马,能力无穷,但若没有碰到伯乐,千里马只是区区野马,甚至有时还危害无穷。所以,如何成为一名伯乐,让孩子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才是我永远要学习的方向。

        

一次活动,一次学习,一次成长。我们与导师一起,在教育的路上且行且思,用爱推动爱,用成长推动成长。只要用心守护,收获的一定是满室花香!

 

 

 

撰稿/施纯纯

图片/工作室成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