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活动动态

市赛研学,课例诊断促成长——记鹿城区王晓君名师工作室第十次活动

作者:王玉丹 发布时间:2022.05.11 浏览量:

四月微雨,宜赴一场美丽的学习之约。

11月初,温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审活动如期举行。各县(市、区)选拔参赛的教师经过前期精心准备,在课堂教学评审中展现风采,展现了思政课堂魅力。工作室的学员们通过钉钉直播参与线上观摩,观课。以赛促研,进行了第十次工作室活动。

文成县百丈漈镇中心学校的雷婷星老师、苍南县钱库小学的陈晓霞老师、龙港市白沙小学的周微微老师就《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早期的文明发祥地》开展教学。 雷老师先通过“观察地图,寻文明发祥地;小小考古家等活动,感知中华早期文明。陈老师创设“逛博物馆” “文明探源馆”,“考古体验馆”等学习情境,探索早期文明区域创早的灿烂文化。

周老师则通过三个考古任务引导学生感受到中华先民的智慧和创造以及深远影响。

温州市建设小学的沙功冕老师与洞头区实验小学的徐桐桐老师执教了《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沙老师创设 “文物鉴宝会”、“探秘世界文化遗产”等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深入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而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泰顺毛丹丹老师一课在《战争带来的伤害》一课中,从儿童视角感受战争对儿童带来的巨大伤害,引发共鸣从战争对文化遗产和环境的破坏两个方面丰富学生对“战争带来的伤害”的认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观摩这精彩纷呈评比活动后,工作室成员们受益匪浅,在课后根据王晓君老师的“诊断书”进行了评课。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奋鞭策马。本次名师工作室活动通过线上观课,线下“诊断,以课引学,以评促学。从“过程综述”“亮点赏析”” “反思迁移”三方面找亮点、学习点;从“过程综述”“症状剖析”“反思调整”三方面思考优化、改进点,激发了学员们的成长学习力与专业思考力,让学员们更加清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应该秉持的态度与学习能力,更好更快地帮助成员们的专业成长。在王老师的带领下,相信学员们定将继续怀着热忱与梦想,更有方向地继续前行!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众行致远,共同成长。



学员课例诊断书展示


陈康妮

创造性使用教材,实现教学的情境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课例诊断书

1.亮点环节

(1)过程综述

在课堂第二板块“深入研学之旅,尊重文化差异”中,邵老师依托“一带一路”旅游手账制作,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有针对性地讨论。问题情境很巧妙地涵盖了服饰文化、小费文化、艺术文化等三大板块内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以及汇报交流观点,引导学生学会以理解欣赏、包容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文化差异。在本环节的最后,邵老师出示习总书记出访各国的视频资料,带领学生体悟尊重内涵,并充分感受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亮点赏析

邵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了“一带一路旅游手账制作”活动,而旅游手账作为项目学习的成果,贯穿实践学习活动始终。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让他们对文化差异产生切实感受,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能更加充分地感受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并践行在实际生活中。

(3)反思迁移

“一带一路”旅游手账,让整堂课的活动更具趣味性,而学生能在制作手账本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同时我也在不断反思,教师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教学的情境化,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领学生展开学习,我们要用好教材但不限于教材。再者,教师需要精心包装课堂情境,让情境更加真实,也更贴近生活,能让学生在浓烈的氛围中学习、活动。

2.不足环节

(1)过程综述

在课的最后,邵老师以温州作为亚运会分会场为契机,项目化学习活动作为课后实践性作业,开展“我是文化小使者”项目学习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如何设计一份菜单”,旨在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中国文化有更多了解。

(2)症状剖析

    项目式学习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因此,选择和确立学习的项目,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而为亚运会参赛国设计一份菜单,并不是学生生活中所真实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学生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

(3)反思调整

我认为在设计这项活动时要坚持问题驱动,要求以问题设计为主线,让学生循着思维阶梯拾级而上。二是立足真实情境,就是要引入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研究的冲动,进而展开对项目的实施和研究。比如,可以模拟一个真实的场景:假如你在亚运会餐饮服务处工作,要如何为参赛国设计一份充分温州特色的菜谱?在饮食方案设计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温州本土的美食走向世界,由此使学生对“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解更加深刻。

 

陈强

树立问题意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战争带来的伤害》课例诊断书

1.亮点环节

(1)过程综述

   通过阅读书本第75页“活动园”的资料,进行小组交流,感受战争对儿童带来的伤害。

(2)亮点赏析

   这一个教学活动,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在与教材的对话中感受到战争对儿童的伤害。这当中既有照片,又有文字、数据资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因为战争,儿童的身体变得不健全、面临生存危机、教育得不到保障。这恰恰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儿童立场的体现。

(3)反思迁移

在教学本课第二课时《和平是世界潮流》时,可以关注儿童,坚守儿童立场,设计如下的学习活动:

那么作为小学生,你可以做什么来维护和平呢?

出示:2020年2月28日春节前夕,美国卡斯卡德小学50名四年级学生用中文给习近平新春贺卡,介绍他们学习中文的情况和个人爱好,表达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喜爱,表示希望能有机会访问中国,并祝习爷爷新年快乐。习近平书记认真地回复了他们:希望你们做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小使者。

当然,你也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画一张和平主题的海报进行宣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唱响《国际歌》,也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向身边的人推荐一本倡导和平的书。课后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行动起来,然后填充“和平之翼”吧。

小结:是呀!和平的世界是多彩的,它永远是世界的潮流。就让我们少年儿童带着这多彩的“和平之翼”共创美好的未来吧!

2.不足环节

(1)过程综述

    通过播放“萨尔马特”导弹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现代武器的威力:核武器很先进,具有毁灭性;因为核辐射导致死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思辨:现代武器会带来这么大的伤害,那你认为我国还需要继续研发武器吗? 从而得出结论:国家间互相制衡,以戈止战,也是守卫和平的一种方式。

(2)症状剖析

     这个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执教者的问题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强调思辨性,强调理性精神和辩证思维。学生在辩论中深度参与,有了多元理解、思辨分析的空间,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关键能力。教师也让学生在思辨中,明白国家间互相制衡,以戈止战,也是守卫和平的一种方式;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更好地守卫本国的和平,为第三课时的教学埋下铺垫。但可惜的是,教师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并没有让学生展开充分地讨论、辩论,只花了2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得出了最后的结论。

(3)反思调整

     以上教学可以微辩论的形式展开。

①通过播放“萨尔马特”导弹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现代武器的威力

②引入学习小伙伴,引出辩题:代武器会带来这么大的伤害,那你认为我国还需要继续研发武器吗?

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现场自由选组。

④让“赞成方”与“不赞成方”开展激烈的辩论,并相机将自己的观点写在黑板上。

⑤在学生充分辩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王玉丹

基于儿童立场,自主探究

————《早起文明发祥地》课例诊断书

1.亮点环节

(1)过程综述

在周老师的这节课中,我认为最有意思的就是“小组合作,探秘中华文明发祥地”这一环节。首先她出示了考古(学习)任务,让学生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内容对中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先民生活进行探究。

接着在学生的汇报中,大家可以从建筑、用具、粮食三个方面了解先民在劳动中产生的伟大智慧。

最后通过与远古人生活的对比,进一步体会古代先民的智慧。

(2)亮点赏析

首先,这一环节的设计与展现,是完全以学生现场生成为主的。通过六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究就能很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其次,周老师对这一个环节的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类,并通过不同的呈现方式,多角度地展现了先民的智慧。比如视频补充、小游戏猜一猜、看新闻、算一算……多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这一个活动中,不止是学生的汇报,还有老师精心准备后的提升与拓展内容。

(3)反思迁移

以后我的教学设计中,我也会考虑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体验,并减少因为环节的雷同导致的无趣。

2.不足环节

(1)过程综述

我认为周老师这节课中第三个环节“多种形式,探究世界文明发祥地”这一块还可以上得更加精彩一些。在这个环节中,周老师首先出示了一个学习任务:结合教材的图文资料,说说三个流域的先民创造了哪些文明。

接着进行对比与发现,通过文字了解三个流域的先民的不同之处。最后通过观看图片进一步了解这些文明。

(2)症状剖析

我认为这一环节对另外三大文明的讲述太过笼统,并没有讲到其独特的特色,难以让人产生记忆点。因此,学生也就很难了解“中国的文明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直一脉相传”的珍贵之处了。

(3)反思调整

我认为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了介绍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还能介绍其独特的地方。埃及的金字塔展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中早早提到“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及它独特的楔形文字;以及古印度独特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是能让人产生记忆点的标志。

了解过另外三大文明的珍贵之处之后,再通过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印度文以及我们的甲骨文,进行对比发现,只有我们的甲骨文在演变中一直流传,每一个同学都能读懂这一伟大的文字。这样,在对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惋惜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可贵,以及传承文化的重要。

 

陈冬雪

巧借学习支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技改变世界》课例诊断书

1.亮点环节

(1)过程综述

创设参观线上博物馆情境,走进三次工业革命

(2)亮点赏析

    创新教学方式,创设参观线上博物馆情境,串联整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用资料包作为学习支架,拉近学生与工业革命的距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深入了解工业革命对生产、生活的改变,注重学生合作与探究体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王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生动有趣的科技资料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崇尚科学的价值观。

(3)反思迁移

    《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早期文明发祥地”,这课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重要发祥地,也可以创设线上博物馆,让学生知道人类早期文明的区域分布,寻找其共同之处并探究背后的原因。

2.不足环节(活动)

(1)过程综述

    辩证看科技,善用科技:聊科技带来的烦恼,辩证看科技。

(2)症状剖析

    学生聊科技带来的烦恼,如果对于科技知识储备量不多的同学来说,可能聊起来就比较有局限性。这个时候,老师如果能通过图片、视频做进一步地引导,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3)反思调整

   出示几组图片对比让学生认知

喷洒农药——农药瓶污染环境

应用手机——废旧手机垃圾

……

   观看视频——转基因食品的视频

讨论: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的好处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又会拒绝吃一些转基因食品呢?

 

陈朝朝

生活处处皆德育

——《尊重文化多样性》课例诊断书

1.亮点环节

(1)过程综述

在“演绎小费文化,学会包容不同”这一环节,老师布置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演绎这样一个情节:结账时,服务员表示还需要额外支付小费。表演完之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老师随之播放有关小费文化的介绍视频。

(2)亮点赏析

老师设置的情境来源于真实生活,是从儿童视角出发的。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动脑思考在这样的情境下自己该怎么做,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入乡随俗”这样的观点。随后,老师将外国的小费文化和中国的饮食文化进行对比,同学们又想到了我国的海底捞服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不仅有亲身体验,更能联想到生活实际,老师适时播放小费文化的介绍视频,能够很好地对这个环节进行总结提升,在理解差异的基础上,学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文化差异。

(3)反思迁移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堂。”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德育。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进生活,切切实实地体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促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生机。

2.不足环节

(1)过程综述

在“畅聊艺术文化,学会欣赏不同”这一环节,教师指出意大利市政厅广场有许多大胆、奔放的广场雕塑,随后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并展示实物,最后教师出示图片欣赏世界各国艺术。

(2)症状剖析

在这一环节,都是由教师主导的,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小。最后出示世界各国艺术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来归类发现,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3)反思调整

可以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各国的艺术,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类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特点。最后展示各国图片时,让学生带着欣赏、包容的眼光去发现特点。

 

陈佩晓

创设情境,提高学习主动性

——《科技改变世界》课例诊断书

1.亮点环节

(1)过程综述

彭老师本课亮点在于创设了一个“搬书”情境,并且贯穿感受科技的力量的所有环节,有层层递进的思考维度。从播放介绍2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情况,教师提问:200多年前用什么方式把书从瑞安安阳搬到湖岭大概需要多少时间?(10小时)

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搬书”体验:蒸汽时代用什么方式“搬书”?大概需要多少时间?(4小时)

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搬书”体验:电力时代用什么方式“搬书”?大概需要多少时间?(1小时)

    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第四次“搬书”体验: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用什么方式“搬书”?大概需要多少时间?(电子阅读——瞬间发送)

(2)亮点赏析

    通过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三次工业革命,认识到科技能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播放简介 200 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情况录音和图片后创设情境:200 多年前用什么方式把书从瑞安安阳搬到湖岭?大概需要10个小时,感受人力、畜力时代。接着走进工业革命,初步感受科技力量,情境体验蒸汽时代用机器搬书需要4小时,时间的缩短,说明蒸汽机的发明结束了人类上千年来只能依靠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的时代。再由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体验第三次“搬书”,了解电力时代搬书需要1小时,感受电子时代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最后走进现代科技体验馆,分组感受现代科学技术,体验第四次“搬书”,了解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搬书”只要电子阅读,瞬间发送到达。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时间缩短,能真切感受科技的力量,感受科技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3)反思迁移

    我从中受益匪浅,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更能推动教学内容,尤其是适宜、且能结合教材中的阅读角、活动园等内容的情景体验。

2.不足环节

(1)过程综述

在板块四“思辨探究,善用科技”这一环节教学时,彭老师通过两个问题①举例说说遇到过哪些科技带来的烦恼?②既然科技带来了危害,那是不是科技就不要发展了呢?展开,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看待科技——善用科技,法律约束,最后小结:除了法律约束,科学家的道德自律、公众监督等,都可以减少科技给人们带来的烦恼。希望所有人都能善用科技,让科技真正造福人类!

(2)症状剖析

    本环节教学思辨性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存在这么多的危害是不是可以不发展?这个问题仍是指向科技发展的好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仍是在原地打转。

(3)反思调整

    我觉得可以改成“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科技的力量,科技可以推动发展,可是为什么还会存在这么多的危害呢?”学生便会去思考背后的原因,深挖,从而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了解到背后的原因,可以怎么对待科技呢?”再借助出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相关法律条文,学生便能知晓“法律约束+科学家的道德自律+公众监督=善用科技”,减少科技带来的烦恼!

 

毛家昌

借卡牌,增课堂趣味

——《科技让梦想成真》课例诊断书

1.亮点环节

(1)过程综述

绘制时飞天梦的时间轴、中国西方航天史的卡牌对比。

(2)亮点赏析

   在活动的设计上非常用心,符合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很好地梳理中国航天的历史,了解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

(3)反思迁移

    卡牌这样游戏化的处理,能增加趣味。讲述党的发展历程时候,也对比国民党,形成卡牌。

2.不足环节

(1)过程综述

    聚焦令人敬佩的中国航天事件。

(2)症状剖析

    仅仅是事件分享,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略显单薄。

(3)反思调整

    人物可以深入去做,挖掘人物面临的困难、其做的选择与努力,以及背后打动人的品质都可以放手让学生来研究。

 

叶晓群

兼顾“点”与“面”,促学习真实发生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课例诊断书

1.亮点环节

本课中的“探访‘殷墟’”环节。

(1)过程综述

①出示“妇好鸮尊”文物图片,出示简介。

②开展学习单活动“妇好鸮尊拍卖会”

师:各位鉴宝员,欢迎到来,请出价。说说原因。

交流中评价:你关注到了xx价值,

            历史文化——女将军的见证

            陶冶——商代铸造技术

            审美——艺术造诣

修改定价——无价

师:难怪河南博物馆把其列为镇馆之宝。

③列举殷墟其他文物之多:列数据,玉器2000多件……现在殷墟开发不到15%。

你对殷墟有什么新的认识?  见证文明……

④引出殷墟地位:20世纪重大文明发现之首

(2)亮点赏析

①“拍卖会”的形式,既有考古文物的氛围,又趣味十足,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在拍卖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物的各方面价值,认识从“有价”到“无价”,深刻感受这件文物的意义,非金钱衡量。

②一件妇好鸮尊到殷墟的其他文物,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后面出示的数据和图片,就有了震撼力。以点引面,非常好。

(3)反思迁移

①关注学习活动的实施。既要有课前搜索,又要在课堂使用时有所生成。活动最好契合本课氛围,同时要可操作。

②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抓一个点教,深入探究,细细体验。再带出一个面,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有整体感悟。像一些题材,从家乡走向中国,从中国走向世界,道理也是如此。

2.不足环节

本课的“文化遗产大搜寻”活动

(1)过程综述

①师提问:还要哪些类似殷墟的文化?

②出示世界文化圈地图。

③学习单活动:讨论课前搜集的文化遗产资料

④小组交流汇报: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2)症状剖析

多是学生读资料,整个过程听起来不入耳,无感触,不理解。如交流金字塔时,提到了“3:4:5”的数学价值,但学生不理解,感受不到设计的精妙。因而,这个环节的交流在情感和认知方面,可能还可以再作努力。

(3)反思调整

对于学生课前搜索资料的交流,我们不能只让学生读一读。在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筛选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能力。这点可以从学习单设计入手,巧妙设计学习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交流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所引导和补充。如金字塔的数学价值,如果老师适时加张图片或小视频说明,就能让学生更好理解这样设计的智慧,也丰富了交流体验。

 

曹涵

真实情境中的项目化学习

——《科技改变世界》课例诊断书

1.亮点环节

(1)过程综述

①创设情境——瑞安科技馆求助函

②扶着学习“展厅一——第一次科技革命”

③小结学法

④放手学“展厅二、三——第二、三次科技革命”

⑤全班交流分享

(2)亮点赏析

从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他们对世界和科技都有基础的认识。借助“基础展厅”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科技成就,通过科技成就出现前后的变化认识到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推动社会发展。老师在执教时,巧妙设置了瑞安科技馆求助函的情境,情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同时,老师在执教时,采用了由扶到放的策略,先带领学生重点突破“蒸汽机”这一环节的内容,再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适时小结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书本第60页,圈出关键词,思考:展厅二、三会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果?

(2)结合生活经验,对比前后变化,说说成果带来的影响。

学生在这个版块中,既能学到学习方法,又能在探索中了解科学发明与创造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3)反思迁移

我们提倡生本课堂和真实学习,其核心其实就是以学生为主导,围绕真实问题展开。平时的课堂,我们总是习惯对学生连拖带拽,恨不得将知识点一股脑倾泻而出,不给学生自我学习、探讨、消化的时间,这堂课做到了由扶到放,既不会让学生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从何入手,又能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值得借鉴。

2.不足环节

(1)过程综述

科技带来烦恼:借助课本找找例子,说一说。

善用科技,造福人类:出示法律、AI法官介绍、课本图片。

(2)症状剖析

科技是人类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时,科技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约束和规范科技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善用科技的意识。这个板块的内容基本都是教师直接给予,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辩证能力,这个环节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自主探究,并结合当下时政,让学生做知识外延,从课本走向实际生活,教师适时点拨即可。

(3)反思调整

首先,可以以最近的热门时政——俄乌冲突为引子导入,让学生感受到高科技的军事武器也会酿成祸端。再让学生结合课本等资料,自由讨论科技带来的烦恼,最后辩一辩,基于这些,是否科技就不需要发展。最后再以相关法律、图片等做一个总结。


叶常绿

围绕最近发展区,坚持以生为本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课例诊断书

1.亮点环节

(1)过程综述

第一板块:“考古第一站:安阳殷墟”

①初识殷墟,出示殷墟介绍,互动了解安阳殷墟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②出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公告:悬赏认字,破解甲骨文1字可获10万。引起学习甲骨文的兴趣。

(三)考古活动一:

①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请说出你的理由。

②推测:结合文物图片,推测古人当时生活的情景。

(2)亮点赏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徐桐桐老师这节课设计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导入环节中,师生配合,在交流互动中,了解了殷墟在世界文化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悬赏公告的出示恰到好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破解一个甲骨文字竟然能获得十万元?”这大大提起了他们对探索殷墟文化的兴趣。在徐老师精心准备的考古活动中,学生猜一猜甲骨文,结合文物图片探讨古人生活的情景,一下子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让学生的想象力、信息组织能力都在这一活动中得到提升。

(3)反思迁移

徐老师这堂课板块清晰明确,每一个板块都围绕一个学习活动而展开,运用的教学支架与信息都极具趣味性。例如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悬赏公告令人惊讶,吸引人的眼球,旅游小达人的语音故事容易入耳,具有亲切感。我想,一堂具有法治素养的课堂应当如此,在我今后的课堂设计中我会学习徐桐桐老师课堂中的优势,做到课堂活动围绕学生展开,课堂信息围绕学生生活进行补充,教学支架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坚持以生为本。相信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师生的互动性更强,知识、能力的习得更为主动、水到渠成。

2.不足环节

(1)过程综述

第三板块:“考古第二站:走进中国文化遗产”

(一)考古活动二:

①分享你知道的中国文化遗产。

②学生分享,教师板贴。

③播放中国文化遗产视频。

小结:文化自信

(二)考古活动三:

①出示旅游小达人语音。

旅游小达人来到敦煌莫高窟游玩,想要拍照,不想,却被工作人员拒绝。教师提问:你觉得敦煌莫高窟可不可以拍照?

②请学生探讨并回答。

③追问:身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文化遗产?

(2)症状剖析

我认为在这一环节中,“你觉得敦煌莫高窟可不可以拍照?”这一问题设置并不妥当。旅游小达人的语音中已经提到,他的拍照行为被工作人员制止了,看来官方的行动已经证明敦煌莫高窟不能拍照,这是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做出回答的。而教师进而询问:为什么不能拍照呢?有学生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有学生甚至回答道:“这是中国的遗产,拍照会泄露到别的国家去。”于是徐老师解答了孩子们的疑惑:由于拍照,会使得过多的人驻足在景点内,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过多会破坏莫高窟的颜色。结合答案与学生的回答,我们很显然地发现,敦煌莫高窟不能拍照的理由对于六年级的孩子而言太难了。信息的匮乏是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关键原因,学生不容易联想到如此专业的科学知识,这也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这样一个没有基于学生立场,没有为提升思维能力或文化素养而设置的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此时,课堂又一个问题抛出:“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呢?”听课时我将自己换位为学生,产生了一些有趣的想法:既然人太多,呼吸的二氧化碳会破坏敦煌莫高窟,那是不是提倡我们都不要去参观文化遗产?我想,这是顺着课堂思路自然而然会产生的想法。此时让学生去总结出“遵守要求”这一文化保护的要求,有些牵强与粗浅。

(3)反思调整

值得肯定的是,徐老师引出一位旅游小达人的经历,向学生提出了旅游时我们常常碰到的问题——景点不允许拍照,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兴趣,也勾起了他们旅游的生活经验。前文提到,曾有学生回答“这是中国的遗产,拍照会泄露到别的国家去”,这样的回答让我们意识到,孩子并不理解文化遗产是属于世界人民的,是可以相互学习与借鉴的。此时我们更应该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因此,我们不妨通过旅游小达人之口,替换一个事例:暑假时,我与小伙伴一同前往埃及金字塔旅游,期间我看见我的小伙伴想在金字塔壁上刻字,我制止了他,可他却对我说“反正又不是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有什么关系?”,同学们,你觉得他说得对吗?从而引发学生讨论“不是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需不需要遵守条例保护?”,在探讨交流中理解“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这一道理。

想要激发学生真正的文化保护意识与责任感,我认为,教学活动应该从引导学生意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出发,主动萌生文化保护的意愿,再在具体中谈论措施。因此,我建议从旅游小达人的事例延伸开去,顺势进入“古埃及文明——金字塔”的学习。通过一系列小组合作,使学生对金字塔蕴藏的智慧产生由衷的钦佩与敬意。再在教师的追问下,具体谈谈如何珍惜,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树立自觉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


邹灵敏

真实情境里的学习支架设计

——《探访古代文明》课例诊断书

1.亮点环节

(1)过程综述

陈老师通过创设“逛博物馆”的学习情境,进入“文明探源馆”、“考古体验馆”和“文明档案馆”来探访古代文明,引导学生发现早期文明发祥地和水源、气候、地势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中华先民的智慧和人类早期创造的灿烂文化。

(2)亮点赏析

①教学目标正确,情境活动创设既有引进来又有走出去

②引入学习小伙伴考古小喵,加强了师生互动

③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充分

(3)反思迁移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少不了情境的创设和学习任务的下达。活动情境的创设如何恰如其分;学习任务的制定如何既有层次又贴近学生心理活动水平;当学生交流汇报产生困难时,如何巧妙设计支架和汇报梯度,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课外拓展部份出示习总书记的话和课后VR线上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观看CCTV10《考古公开课》,,既与时共进,又将激发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融入课程之中。

2.不足环节

(1)过程综述

当学生根据学习单汇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情况时,其内容比较泛泛,没有引起全班同学对我国灿烂文化的共鸣。

(2)症状剖析

书本45页的资料、课中学习单以及教师给予的资源包可能不够有针对性,学生不能通过获取相应资源,深入理解并串联内在关系,引发民族自豪感。

(3)反思调整

教师给予的资源包里可采用对比世界其他流域文化,明确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

例如:

河姆渡五大之最

①世界上最早的房屋 河姆渡“栏”式房屋 比古埃及金字塔建筑早了4000年。

②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种植技术  河姆渡遗址出土了距今6000年的人工栽培水稻,比印度自诩的“最早的水稻距今4300年”早了1700年。

③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 河姆渡遗址出土了6000年前的山茶树, 而英国人从1660年才开始进口价格昂贵被视为贡品和奢侈品的茶叶,比起我们足足迟了4340年。

④世界上最早的油漆 河姆渡人将漆树上产出的透明粘液与矿物粉末调和,做成带有色彩的涂料,涂抹在器物表面,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油漆工艺”,而公元前1500 年,在法国和西班牙的山洞里,油漆用于绘画和装饰,比起我们足足迟了5500年。

⑤世界上最古老的骨制农具:骨耜。 河姆渡人使用的骨制和石制工具,是现代化农用机械以及我们日常所见的铁锹、锄头、犁耙等耕作工具的前身,比公元前1000年西方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使用铁犁铧早6000年。


姚洁雪

“真实”课堂里的“真实”学习

——《科技改变世界》课例诊断书

1.亮点环节

(1)过程综述

课前谈话环节

①借助“天猫”,自我介绍

②学生体验,激发兴趣

③链接科技,引问学生:像天猫精灵这样 的高科技产品,在你们爸爸妈妈那个年代可是没有的,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那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

④揭题: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科学,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变

环节一:探秘三次工业革命,感受发展

引语:同学们,在世界发展的历史上,因 为科技的发展(板贴:科技),推动了一 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接下来我们就分小 组合作,一起去探秘三次工业革命!

(2)亮点赏析

①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天猫精灵来作自我解释,令人耳目一新,瞬间得到学生的全部关注,为课堂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紧接着再请学生与天猫精灵进行深度交流,通过自身体验感受到科技的进步。

六年级的孩子虽然对科学已有一定的认识,对于科技带来的生活和生产的便利,一直处于这样生活状态的学生是没有太多的感受的。

②“天猫精灵”课堂小助手、“二维码”探秘三次工业革命,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学习合作……整节课也蕴含着高科技、处处体现着高科技,更指向着本课的主题——科技改变生活。

(3)反思迁移

教学设计要别出心裁,更要结合主题进行创新,利用身边的一切新媒体工具开发拓展课堂。

2.不足环节

(1)过程综述

环节四:探寻科技两面性,寻求方法

同学们,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 科技创新的时代。然而,我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会遇到许多新的烦恼。

①出示“一日科技之旅”,播放音频

②联系生活,发现烦恼

③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总结:习近平爷爷说,科学技术从来没有 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发展的力量,希望我们班的同学积蓄知识课外延伸,继续探寻科技之旅。

(2)症状剖析

这一环节已是课堂的尾声,处于“知、情、意、行”的“意”阶段,本应该激发学生的真实感想,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但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刻,问题的回答浮于表面。教师的提问也不够深刻的直指学生的内心。

(3)反思调整

①课前应更充分的了解本班学情,做好课前调查。

②问题的提出要有指向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