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活动动态

素养导向下不同课型历史教学探微——记蔡永名师工作室第九次活动

作者:蔡永 发布时间:2022.04.28 浏览量:

       2022325日,工作室《中国历史》教学研讨活动在线上举行。温州市绣山中学的夏叶、樊恬恬老师就新中国外交的主题,分别开设了复习课和新授课两种不同课型的公开课,王小芳老师就两堂课进行了点评交流。

樊恬恬老师执教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本课借助丰富的历史情境和细节,引导学生感受建国初期,中国领袖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下,筚路蓝缕开创共和国外交新局面的光辉历程。第一环节,以新中国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线索,引导学生从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需求的角度去感悟国家的外交政策。第二环节,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增建交国家数量的表格,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事业陷入瓶颈?”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两级对峙的延续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力,使得新中国的邻国感到惧怕与担忧,从而引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让学生感受新中国领导人卓越的外交智慧。第三环节,创设课堂情境,带领学生进入万隆会议惊心动魄的历史现场,让学生代入周恩来总理的身份,在万隆会议上作主题发言,帮助中国代表团走出困境。

     

   学生在讨论和模拟发言的过程中,不仅要把习得的历史知识和外交原则融入讨论的内容当中,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在台上展现外交家的素养和风范,从而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

夏叶老师呈现的是新中国外交主题下的一轮复习课。本课从历史角度,寻找新中国外交政策确立的原因;再从现实角度,审视中国外交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呈现了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巨幅画面。首先,夏叶老师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梳理成年代尺,并引导学生归纳不同时段的特征,以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的整体认知。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外交成果的取得,是因为中国总是根据变化的国际形势,适时调整外交方针,为国家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年代尺横向和纵向的两个维度,帮助学生打开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视野。而后,夏叶老师通过历史情境的构建,将历史的微观视角转向建国初期,引导学生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原因,培养学生历史事件相互关联的历史思维。课堂的最后,夏叶老师提出“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这样一个观点,引导学生利用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行高阶思维的训练。

       王小芳老师以《素养导向下不同课型教学探微》为题,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与分享。王小芳老师认为,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新课教学中,尝试作一个微项目的介入是很有价值的。樊恬恬老师创设万隆会议危机四伏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展现才能的机会。夏叶老师复习课的思维路径是历史现象——核心观点——历史情境——历史认知——高阶思维,将知识梳理与习题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的同时,给予学生正确的答题指导。王小芳老师还指出,新授课和复习课在同一个主题下,会呈现很多不同特点。新授课关注局部历史,跨度比较小,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于呈现历史的进程。而复习课更关注学生对历史跨时段的整体认知,重点关注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但无论怎样的课型教学,都始终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