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实践走向科研,用理论反哺课堂 ——记鹿城区刘毅名师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 |
王崴然老师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引入学术写作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学术写作和常规写作的差异性,王老师以月饼为例带领老师们总结论文案例的结构和梳理写作思维:背景——概念——理论——观点。
下午罗晓杰教授的讲座从几个视频导入,展示了国内外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案例,让我们感受到了中西方思维的不同以及教育理解的不同。此后,罗老师结合课例让老师们明白了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除了终结性评价之外,过程评价、参与性评价、自我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罗老师重点为大家深刻剖析了表现性评价,并结合项目化学习与大家分享了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流程和评价量规开发。她用外研社版九年级M1做例子,从表现性评价的角度去分析项目化学习,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项目化学习,让我们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罗老师介绍评价工具时指出除了常规的Checklist(检查清单)以外,还可以是等级量表和评分规则。她尤其对评价量表和评价等级的区分做了详细说明,这正填补了我们一线教师在这方面的空白。同时她强调设计与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初衷都应指向核心素养的高阶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图1:英语项目化学习中的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流程
图2:常见的表现性评价的评分工具
这一天的培训虽然辛苦,但干货满满。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将项目化学习课堂实践升华到学术高度,为自身论文写作奠定基础。深化了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尤其对项目化学习的评价设计有了更深的思考和启发,对评价量表的制定和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流程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藤洁琼名师工作室 周露静 刘毅名师工作室 陈林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