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 教学评一致性”
——记徐丹阳工作室第六期第一次活动
2021年6月2日,徐丹阳工作室迎来了第六批新学员的第一次活动,暨在温州市第三十中学举办的“学为中学 教学评一致性”研讨会。此次活动邀请了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吴春,鹿城区教育研究院数学教研员温州市特级教师叶茂恒,温州市名师工作室温州市特级教师徐丹阳,温州市名师工作室指导师南赛月莅临指导。
第一节课是由陈爱秋老师和七年级某班同学共同展示的七年级下册《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陈老师非常细致地演示统计图步骤,特别重视细节处理,思路清晰,落实基础,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动手画图体验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生成的过程,从而顺利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第二节课是由潘智勇老师和七年级某班同学共同展示的七年级下册《6.3扇形统计图》,潘老师从小学课本的知识点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讲授新知识,又回归书本,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小组分工讨论,合作完成,使得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又有效,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两节课后,名师工作室导师南赛月老师带领学员们探讨了很多关于这两节课的想法并及时交流。引发在座学员们的激烈讨论,来自温州实验中学的潘芳芳和谢作科老师分别在发言中各抒己见,提出线段的倾斜度以及增长量和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课堂上如何做到处理类似的细节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叶茂恒老师在其总结发言中说,课堂背景的不同,我们应当考虑地区差异,学生差异,起点差异。这两节课任课老师都尝试让学生自己去画图,对农村基础薄弱的孩子就很有必要。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充分的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教师有时候容易思维定势,总觉得教基础比较好的班级不需要画统计图,考试的时候也都是让学生如图所示,对统计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之后,再决问题让图形完善。而往往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不是这样,老师还是有必要引导学生亲身去体会。如果只看统计图,分析背景,不让学生去操作,那么作图过程中出现的间距,单位等就会出现差错。
叶老师还用烹饪举例子,生动诠释了“看”和“动”的教学区别。参考国外的某些教育会做得更细节,差别就在于让学生踏踏实实去体验。
上午的活动在叶茂恒老师的精彩总结发言中结束。
短暂午休后下午的活动在来自梧田一中的陈乐老师和八年级某班同学一起展示的八年级第六章《反比例函数的复习》中如火如荼的展开。陈老师从反比例函数定义引入,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反比例函数背景下的面积问题。学生分享演示解题过程,一题多解,总结解决面积问题的方法。在陈老师出示的题目中出现多种变式,让学生在变化中发现不变。陈老师处处帮学生提炼本节课运用到的等积,和差的转化等数学思想,关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面积计算,利用到K的几何意义,解析式法等,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而不乏幽默,给所有的学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课后陈乐老师简单介绍了自己设计这一课的理念和过程。并由瓯海区教育研究院白福清老师针对这节课做了精彩的讲座《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复习课设计研讨》。生动阐述了三个话题:1、如何理解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2、在复习课教学设计中为什么要特别提倡学教评一致性?3、在复习课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学教评一致性?
最后来自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的吴春老师点评总结。第一节课结构清晰,画图操作,注意什么细节。第二节课老师形象亲和,受学生欢迎。精细的老师,抓细节。用课本,划重点,恰如其分。课堂总结非常用心。叶特的发言让我们把眼光拉回到关注学生真实。表达了对陈乐老师课堂理念的认同,教学目标是课堂中最核心的要素。每个目标落实了再去做怎么评价。
本次活动每个学员把各自的满满的收获都融在了各个工作室的美照中,心满意足地带着笑容踏上返程。
撰稿人:温州市第十二中学 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