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日星期六,王小芳名师工作室在温州市绣山中学开展研修活动,邀请了温州市鹿城区社会教研员蔡永老师,以《把握新教材探索新设计》为题,进行了一场关于部编版新教材解读与应用的专题讲座,与会的工作室学员们和绣山中学社政组的全体教师获益良多。
一、抛砖引玉 引发对新教材新设计的深度思考
教材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如何把握新版教材,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解决教学的关键问题,就成了我们一线教师最应该思考的方向。
在王小芳老师的指导下,工作室的学员们就“如何确定指向教学关键问题的学习目标”“如何依据目标选择教学素材”“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学生的有效学习”等四类问题上台发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自己的经验教学,并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
二、名师点评 把握新教材教学的关键问题
王小芳老师通过长期的教研活动发现,很多青年教师的教学局限在了“教教材”上面,而忽视了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一门文科学科,我们的教学以文字为载体,教学的关键在于要读出文字背后的蕴含的思想。教材中有很多精炼的史论,这既是历史的结论,更是编者对一段历史的认知,教师们应提供充足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最终把教材上的史论升化成自己的认知。书是很重要的载体,但是能不能把书读懂,把书读透,是决定着我们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优秀教师将新教材与旧教材进行对比,挖掘它们的不同及背后的原因,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分析和认识教材的方法。而一些教师在新教材教学中,存在太多旧教材的痕迹,这值得我们警示自己,我们要不断的思考,努力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取得新的突破。
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研判也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你从来没有谈及你的学生,这不是一节完整的课,只有你谈及你的学生,你的教学才完成了应有的使命。王小芳老师认为我们青年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更有“耐心”,对于一些“半殖民地半封建”“晚清”等历史概念,他们不会简单的一带而过,而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给予一定的解释和说明。我们不是一课一课的“教教材”,而应该成为学生的引领者,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构筑全面又有深度的体系。
三、专家引领 树立新教材背景下项目化学习与大单元教学的新思想
“你认为哪一节课最难上好?”蔡永老师开口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他认为一线教师在上科技史这类课是相对比较难的。别看内容简单,但教师们很容易把这类课上的十分枯燥、浅薄,或是画一个表格,列出各个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成就,又或是介绍《史记》和司马迁的时候,强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与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介绍有何区别?如何体现我们历史课堂的味道?”之后,蔡永老师以《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为例,分享了他对这类课程的思考,给我们所有的老师打开了全新视野。
首先,教师在研读教材的时候,应密切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疑点。例如“佛教、道教与两汉的文化有什么关系?”“司马迁写《史记》之前曾到过哪些地方?”“司马迁受了这么大的屈辱,为什么还要坚持写完《史记》,他为什么不去找个地方隐居,避开世人的眼光?”这些问题就是学生的疑点,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线索。然后,结合学生的疑点、课程标准的规定和目标、历史学的价值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基于初步理解两汉科技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确立本课的核心目标”,即“收集两汉科技文化的历史信息,体会两汉科技文化中“求真”“扬善”“寻理” 等促进人发展的力量。”具体表述为“(1)丰富人的思想:佛道两教之扬善。(2)拓宽人的行为:《史记》与司马迁之求真。(3)展现人的探索:探寻数学和医学的奥秘。”同样的一节课,在蔡老师的重新整合下,就变成了思维层层递进、以人为核心、极具吸引力的课。最后,蔡老师引用了北京市特级教师陈毓秀老师的一段话来阐述突破中国古代史教学难点的几点策略:“抽象的思维,可以从直观的形象入手;复杂的头绪,可以从某一个内容突破;概念化的词语,可以用具体的史实充实;陌生的文物,可以从接触实物做起;繁难的内容,可以用图表来辅助;严肃的史实,可以用生动的故事来穿插;超越学生现阶段知识水平的内容,可以从浅化教材着手。”
短短的2个多小时的讲座,蔡老师还分享了他对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大单元教学的理解和实践,朴素的话语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学思想和实践技巧,不断唤起老师们的共鸣,引发我们的思考。
在这场专题讲座中,蔡永老师以一线教师的立场,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调研经历为例,逐一详实地介绍了分析新教材、上好一节课需要满足的条件,让我们领略了优秀教师充满思想的课堂魅力,意识到了教材研究的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指出了项目化学习和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方向,令与会老师们满载丰硕的经验而归,让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有了更开阔的眼界,更明晰的思路,更有价值的思考。
通信员、摄影:王海敏 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2021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