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下午,王小芳名师工作室第14次活动在绣山中学举行。工作室学员们与绣山中学的社政组一同进行新教材新设计背景下的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分两部分:首先由尹天翔和蒋晨思两位老师带来两节公开课,再由其他学员老师进行讨论与建议。
一.思维课堂展风采
尹天翔老师执教《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尹老师的课堂大胆创新且极具思维碰撞。尹老师通过”一则来自1931年的独家报道”引发学生思考:昨夜发生了什么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导出九一八事变。以任务一“山河破碎.抗争.始”出发,利用表格引导学生梳理山河破碎的史实和抗争始,并结合表格和相关史实,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怎么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爱国学生等各方的主张是什么?再进一步进入任务二“西安兵谏.国共”,小组探讨:面对复杂的形式和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如何破解危局?在这节公开课上,尹老师围绕相关史实,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再到学生对材料的归纳解读,层层递进,做到以生为本,紧扣核心知识,深抓关键能力,打破传统的的课堂教学,以开放式课堂切实有效带动学生探索性思维发展。
蒋晨思老师执教《国民革命》一课。蒋老师首先引用材料,创设疑问。蒋老师通过引用《中国共产党简史》,抛出问题”你能发现这段材料里的矛盾之吗?”,唤起学生两个不同立场的党派为什么进行合作的疑问?其次环节串联,建构知识。蒋老师通过“国民革命之兴”“国民革命之势”“国民革命之败”三个环节对进行合作的原因,内容与结果讲授,帮助学生进行详实的知识落实。最后小组合作,提升思考。小组合作:国共合作失败是一种必然结果。请结合材料与课本所学知识阐述观点。学生间的思维相互碰撞,学生的呈现多面,有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蒋老师的课有序,高效,框架清晰,畅快淋漓,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两位老师大方自然、教态亲切,凭借扎实的专业素质以及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圆满地呈现了两节高质量课堂。并在评课交流环节对于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解读和阐述教学困惑。
二.智慧碰撞促成长
首先由工作室主持人王小芳老师对两堂课做精彩点评。王老师认为课堂永远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第一阵地,希望学员们在教学中把握每一节课堂,同时借助课后的评课交流,大胆表达看法,用问题意识推动自身思考,而只有新的思考才会有新的成长。同时王老师从以下几点对两堂课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1. 探究性。王老师高度赞扬了尹天翔老师在这节《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课程理念,指出尹老师的课打破常规,大胆突破,以学习单的两大任务,落实“生本、生成、生长”理念,整堂课具有浓浓的探究味道。在此基础上,王老师进一步指出历史教学应注意严谨与科学。例如尹老师的表格设计需进一步规范,启发老师学员们在备课过程中追问自己,审视自己,不断推敲,不断修正。蒋老师的课堂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可以围绕国共两党“立场”点深入挖掘,帮助课堂增加探究味与历史味。
2. 预估性。王小芳老师说道学员老师们在备课中应牢牢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好学情预估,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例如蒋老师的《国民革命》一课中借助“共产党与国民党立场冲突却出现在同一会议中这一矛盾点,从学生的认知点出发,立足于学生学情点。尹老师的《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中的表格设计,文本阅读量大,信息量大,如果对学生的学情预估不足,把握不准学情,将容易导致课程难度过高,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取舍性。在历史教学中,面对课文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常常认为给予学生越多越多越好,一篇课文中各环节都要面面俱到,但是呈现在课堂中往往是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王小芳老师指出,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把握好历史课堂的教学取舍。例如尹老师的课堂中可以将表格再进行简化,还可以将课程设计主线简化为两条线,侵略史与抗争史,通过恰当取舍,追求高效。这也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精心探索、细心揣摩,对教学的理解透彻和深入领悟。
温州市绣山中学的潘宏宇老师表示两节课堂让自己受益匪浅并对课堂的问题和环节设计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的王海敏老师表示尹天翔老师的《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历史材料丰富且具有辩证思考性,同时建议课堂设问或者材料上可以根据学生学情适当调整难度。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的金烜老师提到尹天翔老师课堂大胆放手,设计构思用报纸串联无不让人赞叹。并且金烜老师提出的《国民革命》一课内容在新老教材在知识点上的处理疑问也引发了在场老师的热议。
时间虽然不长,却满载而归。尹天翔老师和蒋晨思老师课堂风格各异,但课堂教学都凝聚了历史的深度与厚度、令人赞叹不已,老师们的精彩发言和点评令人深思,王老师的精彩解读让人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如何在新教材的背景下夯实教学基础,如何在新设计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能力,这些都是今天与会老师们的所思所得。路漫漫其修远兮,有效的“摩课”与“磨课”都将让学员们不断成长!
文字、摄影:叶炜捷
通讯员:王海敏
2021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