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1日,鹿城区叶琳名班主任工作室在蒲鞋市小学龟湖校区举行“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研讨”主题活动,此次活动特邀请温州市名班主任陈克素老师为学员老师们做专题讲座。
循法定教
首先,导师叶琳老师带领老师们解读2021年10月2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父母该如何教孩子?学校老师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在双减政策落地后,不少家长陷入误区,以为孩子都不用管了,直接当起了“甩手掌柜”。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为班主任又该如何引导家长能够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主体意识,促进家校共育,引导孩子的全面成长?这些都是工作室学员们在工作中面临的难题,是目前亟需专家引导的困惑点。
专家引领
接着,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班主任陈克素老师,为在座的老师们做《家校3+3,合力100%》的专题讲座。陈老师结合自己31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把“3+3”家校合力策略归纳为“三感”融合和“三度”创新。“三感”融合即“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通过“三感”融合,唤醒家长携手共育;“三度”创新即“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三度”创新,引领家长走向卓越。讲座内容干货满满,实操性极强,让在座老师茅塞顿开,也让老师们更有信心安排自己日常班级管理工作。
接着,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班主任陈克素老师,为在座的老师们做《家校3+3,合力100%》的专题讲座。陈老师的到来如一场及时雨,她结合自己31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把“3+3”家校合力策略归纳为“三感”融合和“三度”创新。“三感”融合即“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通过“三感”融合,唤醒家长携手共育;“三度”创新即“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三度”创新,引领家长走向卓越。讲座内容干货满满,实操性极强,化解了在座老师近期工作中的不少困惑点,让老师们更有信心安排自己日常班级管理工作。
陈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老师们介绍家校合力的具体策略,传授自己的带班金点子。对学生而言,陈老师是他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创设者,对家长而言,陈老师是他们亦师亦友的引领者,在场的所有老师不禁感叹:“做陈老师的学生好幸福!做陈老师的学生家长好幸福!听陈老师讲座的我们好幸福!”
学有所得
会后,工作室学员们都表示收获良多,做为班主任,只有感动了家长,才能带动家长。教育是一场教师的自我修行之旅,在这段旅途中,我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才能成为照亮学生的那盏明灯。
董丹:
陈老师在整个讲座的过程中,洋溢着的微笑总是让人如沐春风。作为一个教龄超过30年的资深教师,我看不到她有一丝的职业倦怠,相反,感受着满满的幸福感。陈老师非常接地气的讲座,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的妙招,家校沟通的法宝,趣味活动的创意,真是受益匪浅。我想这是陈老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智慧的浓缩。正是这份智慧、用心、专注,才有了孩子们的全面成长,才有了今天元气满满的她。这些都启迪着我们不断努力,做能拨动家长、孩子心弦的优秀老师。
肖丽丽:
陈老师的讲座真是干货满满,让人意犹未尽,感动满满。感动于陈老师的教育智慧,从组建班级家长团队,到班级文化建设,她的金点子都能让人眼前一亮,鼓励着孩子的前行,也鼓舞着家长的参与。我更感动于陈老师的教育用心,班级每一次活动精心策划,全心投入,用心记录,让孩子快乐成长,让家长幸福陪伴。
余盈佳:
聆听了陈克素老师《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研讨》的讲座,收获颇丰。陈老师没有讲述过多生硬的理论,通过呈现自己带班的一个个例子,让我豁然开朗:如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走进班级”,形成家校联动,助力于班级各方面工作的开展。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不正是陈老师默默为班级付出最好的证明吗?本次陈老师的讲座,尽显了名师的风范!
杨圆圆:
陈克素老师抓住学生的每一次第一次,让学生的成长犹如一朵花一样绽放。陈老师播撒的是对学生的爱心,收获的是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的感恩之心。这或许就是老师们追寻的那份幸福。幸福就是与孩子们在一起,做喜欢的教育生活。幸福就是听着陈克素老师的讲座,仿佛忘记了时间,畅游在学生的快乐成长中。幸福会随着陈克素老师的声音一直流淌在蒲小老师的心间。 胡欢梅: 感动于陈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得点点滴滴,事无巨细地参与到班级中的大大小小事情。为了提升家长们的获得感,让家长在家校合力中有实实在在的自豪感,陈老师把家长的每一点付出都记在心里,并且放大无数倍给予肯定。做了一件件家长“被看见”的事情。真诚地表扬各个有付出的家长,颁发一项项特别的奖项,架起家校合力的有效桥梁。尤其是在疫情时期,几万字的信,就是她热爱教育最好的诠释。
马劼虹:
陈克素老师带着班主任武功秘藉而来,听得人心潮澎湃,鸡血满满,顿时对班主任工作充满兴趣与激情,很有些跃跃跃欲试。如何组建家委团队,如何激发家长为班级做事激情,如何实施班级奖励制度,没有说教讲方法,这么实用的讲座只有一个半小时真是太少了,真想听听陈老师讲更多故事!
“合抱之木,生于豪末;九层之台,始于垒木。”教育是一个系统,只有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