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活动动态

【研思凝曜】生于俗世,活成奇人——走进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作者:潘旸 发布时间:2021.10.06 浏览量:

8月1日上午九点半,潘旸名师工作室携手温州市图书馆,于四楼品读区开展了《生于俗世,活成奇人——走进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文学阅读活动。来自温州市实验小学的陈瑞老师带领小读者们一起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们在热烈愉快的氛围中,品读经典,品味语言,走进书里书外的人与事。

初读俗世奇人

上课伊始,陈老师出示刷子李,泥人张,好嘴杨巴等关键词,这些有趣的称号调动学生了解其背后故事的兴趣,进而引出冯骥才的《俗世奇人》。通过对各版本教材的梳理比较,发现虽经历几次改版,但《俗世奇人》一直都入选其中,这背后原因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走进奇人奇事

陈老师带来的《俗世奇人》前两本书中,介绍了36个人物,这些人物全部生活在清末明初的天津卫。紧接着陈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中华民国时期的天津地图,及相关照片和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时代背景。

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名字牌来将这些奇人分分类。他们或根据职业,或联系地图加以分类,不同的分类方式也体现着学生独特的思考与理解。之后,陈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几位奇人,在文本中感悟体会奇人之“奇”。他们有的本领奇特,有的性格奇怪,有的经历奇事,有的则有着与众不同的喜好。可谓各有“奇”处。这就是当时整个天津卫的社会百态,里面各行各业的人在平凡的世界,过着热气腾腾的生活。

品味语言魅力

《俗世奇人》不仅人物特别好玩,语言也独具魅力。品读中,学生发现冯骥才先生的语言风趣幽默,常有天津方言,比如赛什么,十分口语化。不仅如此,冯骥才先生还喜欢用短句,简洁明了,而这些文字背后又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警醒世俗。

然后,陈老师借助评书大舞台这一活动,让学生选取文章里的片段,尝试用评书的语气,原汁原味地读一读,在朗读中再次感受品味语言之魅力。

传承文化遗产

《俗世奇人》的作者冯骥才先生除了是一位作家外,还是一位画家、教育家和文化遗产保护者。他义无反顾投身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中,选择了一条最边缘的、孤独的、无功利的路。难怪作家张抗抗评价他“是一个真正的‘俗世奇人’”。

课后,陈老师还鼓励学生借阅《俗世奇人》,于阅读中再一次走进这位作家与天津卫的世俗百态,品奇人,感奇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