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悦读·思享·赋能——记鹿城区季炜梅名班主任工作室第十六次活动 |
在教育的沃土上,班主任的智慧如同灯塔,指引着学生成长的方向。为进一步提升鹿城区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促进班主任之间的交流与协作,鹿城区季炜梅名班主任工作室于7月4日开展了第十六次活动。本次活动以 “悦读·思享·赋能” 为主题,汇聚了工作室学员,共同在阅读中汲取养分,在思想碰撞中收获成长。
01 悦读者分享 学员戴维敏老师带来了《教养的迷雾》一书的阅读分享,她将目光聚焦于书中探讨的 “环境与基因的相互作用”,为在场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戴维敏谈到:《教养的迷雾》打破了人们对 “教养决定一切” 或 “基因注定命运” 的极端认知,而是清晰地揭示出:孩子的成长是环境与基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她结合班级中的实例进行分析,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就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特质,为他们营造一个包容、适宜的成长环境,让基因与环境和谐共舞,帮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你想获得心灵自由吗?你想获得随时随地的幸福吗?”带着这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学员叶晓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 “自我启发之父” 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阅读分享,为在场的老师们拨开了关于幸福与自由的迷雾。叶晓映谈到,这本书基于阿德勒的理论体系,核心观点在于:想要获得幸福,就要挣脱三个束缚 —— 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她这样总结道:《被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要拥有勇气去接受生命的平凡,不去追求别人的认可,挣脱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的束缚,珍惜当下,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和随时随地的幸福。这种勇气,不仅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好地调整心态,也能让我们在生活中收获更多的美好。 在沟通艺术革新的共鸣声中,学员金董老师带来了《教师的语言力》的阅读分享。她将目光聚焦于书中的 “教育语言”,结合班级管理中四个常见场景,分享自己的教育语言实践手记。她的分享让大家明白:教师的语言拥有无穷的力量。当我们用温暖的语言包裹要求,用创意的表达化解矛盾,用故事的力量重构记忆,就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终身受用的沟通智慧。这种沟通艺术的革新,不仅能让班级管理更加顺畅,更能滋养学生的心灵,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学员谢嘉乙老师在《基本功大赛视角下班主任的四项修炼》阅读分享中,紧扣 “如何上好一节主题班会” 展开,尤其对 “主题是主题班会的灵魂” 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解读。她谈到,书中结合基本功大赛的评审标准指出,一节优质主题班会的核心首先在于主题的精准定位。很多班主任在设计时容易陷入 “大而全” 的误区,看似涵盖了诸多内容,实则让学生难以抓住重点,难以产生深刻共鸣。而真正有灵魂的主题,必然是小切口、深挖掘,能直击学生成长中的具体问题或需求。 学员肖忠臣老师也带来了《基本功大赛视角下班主任的四项修炼》阅读分享。他将目光聚焦于教育理论精研,引发了在场班主任们的深度思考。他谈到,书中以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新时代班主任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而教育理论精研正是四项修炼的根基。教育理论精研能让班主任在工作中更有底气和方向。它能帮助我们从更专业的角度分析学生的问题,制定更科学的教育策略。
02导师点评 工作室导师季炜梅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分享会充分体现了成员们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实践能力的精进。从评价语的转变(聪明→努力),到沟通方式的优化(平和、课后),再到系统管理方法(“七抓”)的学习应用,都标志着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提升。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分享,更是一次教育力量的汇聚与再出发。学员谢嘉乙老师这样感慨:本次读书分享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教书育人的大门。书中智慧不仅照亮了我的课堂,更延伸至家庭,启迪心灵。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点燃智慧的火种,在校园与家庭间传递光亮,这正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