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璐工作室区级第20次活动的通知

作者:周璐

发布时间:2025/07/10

浏览量:

四格进阶·一“璐”向前——鹿城区周璐名师工作室暑期研修指南


夏木扶疏,

恰是静心修习时;

墨韵悠悠,

开启“心术双修”的成长之旅。


暑期是教师沉淀、突破的黄金期。这个暑假,工作室以“四格教师”成长体系为指引,打造一场技术与心术交融的深度学习之旅,开启一场有梯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专业修行。我们深度融合智慧教育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研训体系,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的进阶。


01书单推荐·精神筑基

      《走出黑森林——自我转变的旅程》:本书引导我们直面内心的“黑森林”——那些阻碍成长的恐惧、固化的模式。指导教师直面内心障碍,提供自我觉察工具,突破职业倦怠与思维定式,实现专业成长与心灵蜕变。

       《班主任工作漫谈》一线名班主任的智慧结晶。以亲切的“漫谈”形式,分享带班育人的实战经验、感人故事与深刻反思,涵盖班级建设、家校沟通等经验,为育人工作提供实用指导与启发。

      《活在课堂里》:由李政涛所著,围绕课堂展开多维度探讨。书中阐述理想课堂特质,涉及课堂设计等内容,主张教师以生命投入课堂,打造活力与创造力兼具的课堂 。

      《跨学科主题学习》:聚焦融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学习模式。它基于学生素养发展需求,围绕特定主题,以某学科为主干整合他科内容,通过综合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核心素养。

      《教育写作》:聚焦教师写作难题,从认知转变、方法掌握、成果呈现展开。剖析写作困境,介绍教育叙事、案例分析等文体写作技巧,助力教师捕捉问题、提炼经验,实现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

       《PBL学科项目化学习:关键问题,关键课》: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提供PBL与学科融合的实践指南,解决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科深度保障等核心问题,助力课堂教学改革。

02智教赋能·工具宝库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今天,善用工具能让我们的教学如虎添翼,释放更多精力聚焦于育人本质。以下推荐几款实用AI工具,助老师们优化备课、提升效率、创新教学,实现从"学科能手"到"学科专家"的蜕变。

这些AI工具如同教学旅程中的“智慧羽翼”:能瞬间生成教案灵感、个性化习题,助力高效备课;智能分析学情数据,让教学决策更精准;一键美化课件、创作互动游戏,让课堂更生动有趣;甚至化身虚拟教研伙伴,碰撞思维火花。利用暑期探索它们,掌握人机协同的新技能,为新学期注入“智”感!


03知行合一·暑期修行

阅读是输入,实践是深化。学员们结合以上书单与自身发展需求,选择并完成至少一项暑期实践任务中的1—2个小点,在“四格”进阶之路上,遇见更专业、更丰盈的教育人生。

任务一:

【育心入格·筑基修身:深度阅读板块】

1.从暑期阅读的任意一本书中,挑选出1-3句你认为最具启发性、最能代表该书核心或最让你有共鸣的“金句”。

2.为每句金句制作一张“微光手记”。
【形式】手写/电子设计均可(如用Canva、手机图片编辑APP)。
【内容】金句原文(醒目)。

1-2句话的“微感悟”或“行动联想”(例如:这句话让我想到班上XX同学,下学期可以尝试……/ 这个观点颠覆了我对…的看法)。如下图这样:

3.选择书中1个理论设计15分钟微课教学方案。


任务二:

【育术升格·精进技艺:跨界创新板块】

暑期生活中(旅行、观影、看展、读书、聊天、带孩子玩……),留意那些让你觉得有趣、有启发的瞬间、物品或现象(与教育无关也没关系),开启脑洞,让它与教育联结。可以这样做:

1.用手机拍下9张照片(或简单手绘/文字描述9个点)。

2.试为其中至少3张/个,联想一个可能的教育应用点(脑洞大开即可)。

例如:

看到乐高积木 → 联想到“项目式学习中如何设计像积木一样模块化、可组合的学习任务?”

看一部科幻电影 → 联想到“如何利用其中的未来场景设计一个讨论科技伦理的班会话题?”

观察孩子玩沙 → 联想到“低年级课堂如何设计更自由、更‘玩中学’的环节?”

3.将照片/描述和你的教育联想,组合成一个“九宫格灵感图”(可用拼图APP,A3纸大小)。


任务三:

【育能创格·融合创新:技术应用板块】 

1. 从推荐的AI工具中选择1个你从未用过或想深入了解的工具,记录3个使用关键词/截图最惊喜的功能界面。

2. 设定一个非常具体、微小的目标。

例如:

用AI生成5个与下学期某个单元主题相关的趣味性问题(链接PBL书单)。

用AI辅助设计一个课堂导入小活动。

用AI分析一篇学生作文(或自己写的一段文字)的风格或情感倾向。

3.分享一个你用过的最简单有效的课堂管理/家校沟通小妙招(50字以内)(链接《班主任工作漫谈》)。

这个暑假,让我们以书为舟,以技为桨,在“四格进阶”的成长航道上,开启一场技术与心术交融的修行之旅。当您用AI工具重构单元教学设计,当您将生活灵感转化为教育创意——这些点滴实践,都在为“育心入格”筑基,为“育人风格”蓄力。期待九月重逢时,每位学员都能带着书页间沉淀的教育智慧,实践中淬炼的教学策略,跨界时萌发的创新灵感迈入校园。


研修小贴士:所有研修的成果以pdf或jpg的格式文件上传接龙管家




联系地址:温州市府东路1028号 联系电话:0577-56961555

电子邮箱:lcqjyyjy@163.com 邮政编码:325000

版权所有 ©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

浙ICP备2024101137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