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聚焦课堂互动新生态,共探展示激学新路径

为深化我校“学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学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校以“学讲课堂六步骤之‘展示激学’的实践研究”为主题,正式启动“学讲”课堂调研月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系统性课堂观察、多维度教学研讨,挖掘小组合作学习中“展示”前、中、后的育人价值,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力,为构建高效课堂注入新动能。

语文

在本次“学讲”课堂研讨活动中,学校特邀温州市名师程日东老师莅临指导活动伊始,韩翔老师执教《“孝亲敬老”专题学习活动》一课。作为一堂学习活动展示课,课前,韩老师借助学讲单,引导学生对“孝”文化进行自主梳理;课上,他搭建学生自主展示平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孝”的内涵、演变及时代价值;课堂尾声,学生分享收获,深化了对“孝”文化的理解。

在随后的评课环节中,程聪慧老师作为主评,指出这节课通过整合教材中的多篇目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文体角度拓展思维广度;同时,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细化课前指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针对这节课,程日东老师首先对学生的主体性展现表示肯定,并强调语文教学变革关键在于将教的行为转为学的行为,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此次活动有效促进了新课标理念的实践转化,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优化教研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数学

为进一步提升“展示激学”环节的教学实效,数学组在“学讲”课堂调研活动中,重点围绕学生展示流程的优化展开研讨,旨在提升课堂小组展示的秩序性和有效性。

严伟赵老师执教《6.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课。本节课以学生体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主线,通过真实情境的设计,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能力。在评课环节,杨增泽老师从展示准备、呈现方式及课后反馈三个维度对本节课进行了专业点评。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对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发挥“展示激学”这个环节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英语

本次学讲调研月,孙晨露老师在八(12)班开设第八模块第二单元阅读课《Abeautifulsmile》。课中,她以《Goodfriends》绘本导入,激发学生对友谊话题的兴趣。继而,引导学生基于疑问词对文章标题进行提问,通过对文本故事要素、细节和主题意义的三重挖掘,逐步加深对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技能的训练。最后,孙老师以发现朋友间的“感人瞬间”为情境,依据评价量表,让学生写片段作文。

欧雅诗老师在八(6)班开设第三模块语法复习课。她从introduction、lifestory和jobexperiences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任务,即制作一张航天英雄介绍卡。欧老师教态亲切,与学生互动频繁,学生乐有所学。

课后,陈佩茹老师进行题为《基于结构化知识的阅读课设计与实践》的评课。她以读前、读中和读后的顺序对课堂流程进行解读和评价,并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

   

科学

尚慧敏老师以一堂生动的土壤知识的科学——《土壤的结构和质地》引领学生们走进了土壤的奇妙世界。尚老师以土壤结构、性状、功能为主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土壤的作用。课堂上,学生们分组讨论如何选择和改善学校玉米地的土壤,以促进玉米生长,展现了学以致用的精神尚老师还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展示、师生合作展示及小组实验展示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科学组全体教师开展了评课活动。作为主评教师,林茂洁充分肯定了本节课的三大亮点:一是教学目标明确、思维目标突出;二是成功构建了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三是课堂活动丰富,学生思维展示充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本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收获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增强了环保意识。

   

社会

为深化展示激学教学策略研究,本次活动特邀区教研员蔡永老师莅临指导,全组教师共同参与教研活动。

李若芳老师执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李老师以“新中国外交朋友圈”为情境,将教学流程设计为“寻找朋友圈(史实梳理)——解码朋友圈(原因分析)——发表朋友圈(总结提升)”三大模块。在小组合作的活动展示中,引导学生在“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等史实的分析中深化历史解释能力,实现“史实梳理——观点表达——逻辑论证”的能力进阶。

课后研讨会上,裘小娴老师做题为《融合・设计・创新》主题评课,充分肯定了李老师作为青年教师在“学讲课堂”方面探索取得的进步。之后,区教研员蔡永老师结合“展示激学”的教研主题作出专业点评,并针对如何进一步深入细化,提出具体建议。

   

体育

体育教研组在“学讲”课堂研讨活动中,庞高漾老师执教《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练习方法1》一课。课堂上,庞老师围绕“展示激学”,带领学生从单一技术练习、组合练习进阶到模拟比赛,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教学中,庞老师既强调动作规范,又注重脚步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垫球的准确性与移动灵活性;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融入实战,既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又突破了传统体育课堂的单调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课后,庞老师分享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与课堂小组展示策略。在胡林立老师主持的评课环节中,体育组教师充分肯定其清晰的课堂结构、突出的教学重点及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综合

本次研讨活动中,金铭瑶老师以江西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为载体,开展音乐主题跨学科教研活动,探讨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创新。课堂上,学生通过学唱山歌、分析歌词及创作背景,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真切体会到客家文化的独特韵味,仿佛置身于赣南的青山绿水之间。

课后,综合组教师从多学科角度参与点评,结合美术视觉、信息技术手段及心理情感体验,优化教学设计,打造沉浸式山歌课堂。活动彰显了学科融合的教研特色,为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学讲课堂调研月活动,不仅是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度剖析,更是一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将持续聚焦课堂改革,以此次调研成果为起点,优化教学策略,深化展示激学的育人效能,让小组合作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台阶。

【打印本页】

联系地址:温州市府东路1028号 联系电话:0577-56961555

电子邮箱:lcqjyyjy@163.com 邮政编码:325000

版权所有 ©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

浙ICP备2024101137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