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温17+27幼】解码幼儿行为,发现成长精彩 |
3月,我园开展了以“解码幼儿行为,发现成长精彩”为主题的第一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游戏视频分析、一对一倾听和小组研讨等形式,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突破对“精彩时刻”的刻板认知,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教研目标明确,聚焦幼儿行为解读 本次研修围绕两大目标展开:一是通过一对一倾听和游戏视频分析,避免主观臆断,真正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意图;二是引导教师学会在寻常重复行为中发现幼儿的个性化学习轨迹,践行“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的教育理念。 案例研讨,解码幼儿成长密码 活动中,教师们共同观看了“滚筒里的小Y”和“小N和奶粉罐”两个游戏视频案例。通过两次视频播放和一对一倾听内容的补充,教师们从最初的困惑逐渐深入到对幼儿行为细节的观察与分析。小组讨论环节中,教师们结合《观察支架》,探讨了幼儿行为背后的兴趣需要、情绪情感和个性特征,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支持策略。 在“小Y”的案例中,教师们发现,看似重复的滚筒游戏实则蕴含着幼儿对平衡能力的探索和自信心的建立;而“小N”的奶粉罐游戏则展现了小班幼儿在合作与创造中的独特思维。这些发现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幼儿的“精彩”往往隐藏在寻常时刻的细微变化中。 启发与反思,重塑教育观 研修的启发环节中,教师们总结了以下关键点: 1. 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是持续观察的内驱力,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幼儿的每一个行为。 2. 注重过程观察:与幼儿共同经历游戏过程,记录细节,避免急于评价或干预。 3. 接纳寻常时刻:重复行为可能是幼儿满足需求、反复验证的学习过程,教师需从中发现发展的痕迹。 4. 倾听与互动:通过一对一倾听,补充游戏细节,为后续支持提供依据。 教研评价,促进专业成长 活动尾声,教师们通过三个关键词分享了各自在教研中的角色,如“观察者”“挑战者”或“整合者”,并反思了原有观点被“拓展”或“颠覆”的地方。许多教师表示,此次研修让他们重新审视了“精彩”的定义,认识到教育应回归幼儿的真实需求与发展轨迹。 本次研修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实用的观察与倾听工具,更推动了教育观与儿童观的转变。未来,我园将继续深化此类活动,助力教师在寻常中发现不寻常,在重复中捕捉成长,让每一名幼儿的精彩都能被看见、被理解、被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