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英语教研组教师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能力提升校本活动
【温州市实验中学】项目化学习领航新课堂 教师赋能共探单元实践场

为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411日,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本部中山楼405会议室开展了以“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教师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能力提升校本活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围绕项目化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探索高效教学模式,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在第一议程中,曹茉莉、王钎窈、陈枥、徐腾和潘贺节五位教师针对外研版七年级下新教材第四单元进行了整体教学课例分享,为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提供了鲜活的教学示范。

·    

曹茉莉老师立足新课标要求、新教材编写意图与学生真实需求,以“班级娱乐活动调研”为核心任务,整合教材与练习册资源,创新设计单元导入课,探索项目式学习(PBL)在基础课型中的落地路径。通过认知激活与话题感知、问题驱动与方法赋能、要点回顾与形成性评估,使学生在真实调研任务中实现跨单元知识整合,同步发展语言应用、协作探究与元认知能力。曹茉莉老师强调:项目式学习需“做最充分准备,抱最开放心态,动态调整教学节奏”。

·    

王钎窈老师以新课标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引领,围绕单元子话题Having Fun Has Many Benefits”,对阅读文本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进行深度重构。通过“荒岛生存清单”的情境创设,引发“娱乐是精神刚需”的认知冲突;以动态板书构建“观点-论据”思维链,解构文本隐性逻辑,并针对乔治·萧伯纳名言展开辩证讨论,激起思辨火花;设计“致电焦虑少年Jack”的场景,以真实语用任务驱动思维产出。差异化作业设置聚焦议论文文本结构与观点创造,促进内化与拓展。该课例与曹茉莉老师的项目导入课形成教学闭环,共同指向“健康娱乐观”的大概念建构。

陈枥老师以新课标语用导向为基点,立足教材祈使句功能与单元主题的内在关联,创新设计Game On, Stress Gone”游戏社团创建项目,探索主题引领下的项目化语法教学“新玩法”。通过五重闯关设计,即“游戏感知-语篇解码-规则归纳-海报创作-互评迭代”,将传统语法规则转化为可视化行动框架。陈枥感叹道,最好的教学是师生共赴的“冒险”。通过二次开发教材与习题册中的海报资源,教师在真实性的项目化任务中,传递了正确价值观,落实了学科育人,也让她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快乐。

徐腾老师紧扣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以单元子主题“合理安排娱乐时间”为轴心,创新设计以读促写课例。他将阅读文本解构为写作素材库,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现-问题-建议”框架、归纳内容要点并自主讨论写作内容、提取文本写作技法特征、并借助阅读人物Jack创设写作情境,通过同伴互评与作者自评,使学生从“完成写作”转向“打磨观点”。他将写作比作把采购的食材做成一道菜的过程,‘读’与‘写’不再是割裂的工序,而是烹调思维盛宴的完整旅程。

潘贺节老师以做中学理念为锚点,围绕单元大观念健康娱乐观,创新设计presenting ideas板块问卷探趣·观图探径项目化课例。通过问卷优化-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的任务链,将教材中make a report on fun activities的抽象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框架。该课例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也对其项目化学习的成果进行了验收。潘贺节老师反思道,七年级的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在对新教材的探索中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更加合理、高效地组织项目化教学。

·     

在第二议程中,集新校区的张林老师针对新教材7A Unit2 Grammar课例的撰写进行了分享,展现了她如何将一节公开课从“复盘以确定选题”、“梳理以搭建框架”、“提炼以挖掘路径”到“整形以提升精度”,将其撰写成一篇成熟课例的全过程。张林指出,一节课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理论的指引下,就像一株紫藤萝得到支架,最终会慢慢形成一片漂亮的藤林。撰写课例不仅是对教学过程的记录,更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阶梯。

在最后一项议程中,吴舒兰老师开展了以《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英语单元整体语篇解读》为题的讲座。她首先用达克效应解释项目化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并阐述了二者的重要性和关联,即项目式学习是将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嵌入到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她认为新教材编写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鼓励教师依托新教材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接着,她结合教学经验和几位教师的课例分享,举例说明了教师的语篇研读,尤其是对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深度解读对于项目化学习设计的重要性,并鼓励教师进行课例撰写,提炼教学经验,促进专业成长,为推动课标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就项目的实施而言,在提出项目背景和拆解问题后,教师应在每一节课堂和作业设计中使学生对项目做深入的了解,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能力都提出了高要求。她鼓励大家都走出舒适圈,让项目化学习为教学增光添色


【打印本页】

联系地址:温州市府东路1028号 联系电话:0577-56961555

电子邮箱:lcqjyyjy@163.com 邮政编码:325000

版权所有 ©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

浙ICP备2024101137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