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鹿城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培训活动 |
【温州市瓯江小学】聚焦AI技术 提升教学能力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标要求,5月9日上午,鹿城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24学时培训暨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第一期培训活动在温州市瓯江小学成功举行。作为鹿城区人工智能教育先行校,瓯江小学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全面展示了学校在低段开设人工智能特色课程、高段跨学科融合AI教学的创新实践成果,为全区信息科技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课堂范式。 1,多科联动:解锁图像识别技术 课堂展示环节采用“功能室+移动端”“机房+终端”的场景组合,由不同学科教师执教。这种“跨场景衔接、跨学科联动”的设计,既体现了“iPad在体验课中的认知支架作用”“机房在项目课中的技术支撑价值”,又构建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智能教学场景图谱,让AI教育真正实现从技术体验到素养养成的梯度发展。 温州市瓯江小学科学教师王港诸带来《AI动作识别》一课。他以“音乐指挥家”为切入点导入,开启学生对AI技术的探索之旅。教学中,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观看视频、现场体验的方式找出人体姿势识别的关键点。学生还利用iPad登录AI教学平台进行“音乐指挥家”角色扮演,进一步理解它在不同场景中的作用。 温州市第十二中学信息科技教师胡勤俭以《图像识别技术——“AI趣味运动”》为题,构建“游戏化+项目式”课堂。胡老师精心融合 “飞行小鸟”“分球大师”等趣味编程实例,设置“怎么出现姿态关键点”“怎么选用合适的姿态关键点”两个实验,让学生在程序调试中直观感受姿态识别技术的实现逻辑。 2 多维研讨:深耕课堂实效性 课堂展示结束后,鹿城区教育研究院信息科技研训员朱曼老师主持评课环节。朱老师从“师的高度”“生的起点”和“课的果效”与参培教师围绕深入交流。研讨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思维碰撞中为信息科技教学创新挖掘新灵感、开拓新思路。 瓯江小学秉持"技术赋能素养,智能启迪未来"理念,率先开设低段《AI趣味启蒙》课程,通过iPad互动游戏激发兴趣;在中高年级学科中深度融合AI技术,构建"认知-实践-创新"梯度教学模式。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学校展示了AI教育的前瞻探索,未来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贡献"瓯小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