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风华杯”数学赛课活动 |
【温州市黄龙第一小学】当数学遇见生活,让素养落地生根 |
夏之美,在万物并秀;教之美,在钻研提升。为推进数学素养课堂建设,为促进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5月12日上午,我校举行了数学“风华杯”赛课活动。鹿城区教育研究院数学教研员周晓林老师莅临我校指导本次活动,数学组全体教师参与活动。
课例展示 第一节课是由潘盈盈老师和一(2)班的学生带来的精彩课例《认识人民币》。课堂从“认一认”环节导入,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图案、文字等视觉特征,结合实物触摸体验,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自然融入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接着以购买1元棒棒糖为情境展开“换一换”环节,让学生在多样的支付方式中探索元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感知货币运算的一致性。最后通过“购一购”活动,让孩子们尝试用10元购买两件商品,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为下节课的货币应用做好了铺垫。整节课环环相扣,将抽象的货币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
第二节课是由杨环环老师和五(2)班的学生带来的精彩课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杨老师以整数和小数加减法为切入点,通过回顾运算过程唤醒学生对算理的已有认知,再有层次地展开教学活动:先通过“如何清楚地表示出计算过程”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直观方式阐释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再借助“填数字、说算理”的实践活动,拓展到同分母分数计算的一般模型。最终贯通整数、小数与分数相加的算理,深刻揭示“只有保持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直接进行数量累加”的数学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运算认知体系。整节课重视对算理的理解和分析,利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感受数学运算的一致性。课堂上,师生借助“点阵笔”开展实时互动,实现了教学数据的即时采集与精准反馈,生动展现了我校“技术赋能,精准教学”的办学特色。
专家点评 当数学遇见生活,教育便有了温度;当素养落地生根,学习便有了深度。周晓林老师在点评中肯定了两节课的教学智慧,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他特别强调,新课标倡导的素养导向教学,要将数学与生活深度融合。如认识人民币一课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物品的实践中认识人民币、理解货币关系,这正是让数学素养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他建议学校未来应继续深化真实情境下的数学学习活动:一方面要拓展实践场景,将数学学习延伸到校园超市、跳蚤市场等更丰富的生活场景中;另一方面要创新活动形式,通过项目式学习、主题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深度参与数学探究。让数学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真正成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和思维方式。他期待学校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数学教学改革,让核心素养在真实的学习中自然生长。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本次“风华杯”赛课活动不仅展现了教师们扎实的教学功底,更在思维碰撞中擦亮了数学教育的火花。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团队的协作中,我校数学教师定能在教研之路上行稳致远,让数学素养在真实情境中生根发芽,让数学思维在孩子们心中开花结果。教育的真谛,正在于这日复一日的精进与传承,我们永远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