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温州市南浦小学】探索思维型课堂 共研教学评一致——2025年温州市南浦小学数学组“未来教育”校本教研活动 |
为深化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新路径,2024年5月13日,温州市南浦小学数学教研组在闻莺校区阶梯教室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浙江省特级教师陈加仓、符玲利两位专家,通过课例展示、专题讲座与互动研讨,为全体数学教师呈现了一场高水平教学盛宴。 活动伊始,我校青年教师陈玉琪老师带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陈老师创设分饼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分数加法的思考。学生通过画图、列式探究计算方法,在小组分享中理解“分子相加、分母不变”的算理本质。教师通过引导对比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共性规律。课堂末尾,教师抛出“单位不同的分数如何计算”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辨,为异分母分数学习埋下探究线索。 第二节课,符玲利老师以“找次品”问题为载体,开展分层探究教学。课堂从2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简单情境切入,引导学生用天平分组对比,理解基础排除逻辑。在逐步增加复杂度至多个物品时,学生通过小组辩论,验证不同分组方案的策略。总结出“尽可能均分三组”的最优策略,并探讨“次品数量与最少称量次数”间的数学规律。这堂课不仅以思维可视化的方式照亮了学生的推理进阶之路,更通过"真实问题驱动-数学建模实践-策略迁移验证"的创新路径,为教师突破传统单元教学中"重技能训练、轻思维发展"的困境提供了鲜活范本。 第三节课,陈加仓老师带来《运算律的练习》。陈老师匠心构建“填数创编”任务链,将碎片化知识转化为结构化思维进阶。课堂中,学生经历“基础变式→多维补白→逆向创编”三级跃迁:从寻找相同数锚定乘法分配律内核,到拆解重组算式建构数学模型,最终在开放情境中实现从机械模仿到策略创生的思维质变。在练习环节,陈老师打破乘法分配律的思维定式,对比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从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本质。这堂课不仅照亮了学生的思维进阶之路,更成为教师突破运算单元练习的教学实践指南。 随后,符玲利老师作《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专题讲座,符老师以《集合》教学为例,揭示传统维恩图教学中“机械记忆”的局限,倡导“观察—创造—迁移”的探究路径:让学生对比社团成员名单,自主绘制重叠关系图,通过调整元素数量发现规律,最终创作图示解决生活问题。她提出分层设计策略,借助“探究日志”学习单,引导从基础填写到高阶创造。接着陈老师再延伸至《小数》、《体积》等课例,如测量彩带具象化小数意义、实物堆积理解体积守恒。通过“策略创新—模型建构—应用迁移”三维评价量表,实现分层表现性评价,践行“知识为思维载体”的教学理念。 陈加仓老师在《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常态课》专题讲座中,深入解析探究性任务对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作用。他强调学习方式与任务设计的适配性,倡导通过活动任务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本质,例如在概念教学中融入操作实践、画图建模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迁移应用”的思维过程。课堂组织方面,他提出以“问题导入—任务探究—多元汇报—本质提炼”的简洁板块推进教学,其中“全班汇报”环节需聚焦典型解法,通过追问对比揭示数学规律,既实时诊断学情,又推动学生走向深度思考。其设计理念为常态课提质提供了系统化路径。 此次数学教学活动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也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推动了学校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意义深远。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教学盛会,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