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二中学】融情入史,聚智生新——基于“概念+情境”的社会法治学科学习互惠力培育路径研究

为了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增强学生的“学习互惠力”,2025年3月28日,我校七年级社会学科组在海坛校区举办了一场以“立足‘概念+情境’,推动新质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包括课堂展示、主题评课与研讨和主题讲座三个环节。

黄张鸣老师以《“瓷”开始》为课题,通过观察、研究元朝青花瓷的颜色、造型以及纹饰,展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教学本次教学创设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历史情境,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协作,进而提升学习互惠力。本课主要由四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史料分析青花瓷的颜色美,并由学生运用时间轴梳理总结元朝建立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与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第二板块学生通过观察青花瓷归纳元朝时民族交融的表现过程中学生相互协作,促进知识共享与思维碰撞的良性互动。第三板块教师结合元朝地图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元朝青花瓷何以远销海外,进一步展开元朝疆域管理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最后一个板块教师践行合作学的理念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起交流、分享对元朝的整体感知在合作探究中发展互助指导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互惠力”。黄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历史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习热情解决实际问题,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深刻领悟知识同时又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课后,方海东校长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点评校长认为,黄老师由青花瓷串联课堂的教学设计颇具新颖性,并且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深入思考、合作讨论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互惠力”。同时,方校长也针对青花瓷与元朝建立统一的逻辑关联性、课堂教学时重点知识的落实情况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最后,校长结合当下社会学科教学的现状,与老师们共同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践行“新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能量。各备课组的老师也积极分享了他们的听课收获看法。

  

李洋老师带来了《发挥命题对教学的反拨功能和导向作用》的主题讲座。李老师依据教育部相关意见和课程方案要求,以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命题为例,探讨试题命制如何发挥对教学的反拨功能和导向作用。她提出试题设计应遵循导向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基础性原则。其中导向性强调依标命题、素养立意,通过精心创设情境、设计任务,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命题有助于教师革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评价进而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明确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李洋老师提到“命题,看似简单平的一件事,但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的事情做好一定不平李老师的分享结合理论与实践,为后续试题命制与日常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本次教研活动依托新课程标准理念,构建起新质课堂“新范式”,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反思力、学习互惠力、学习内驱力、学习创造力等关键学习力的提升。教师在本次活动中积极交流,不断加深对新质课堂的理解。未来,教研组将继续深耕“概念+情境”的课堂模式,让历史教育成为学生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真实问题的浸润中,见证核心素养与学习互惠力的双向奔赴。


【打印本页】

联系地址:温州市府东路1028号 联系电话:0577-56961555

电子邮箱:lcqjyyjy@163.com 邮政编码:325000

版权所有 ©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

浙ICP备2024101137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