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温州市南浦小学】聚焦核心素养,开启诗意童年——2025年温州市南浦小学语文组“未来教育”校本教研活动 |
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为深入落实语文新课标精神,探索诗歌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4月17日,南浦小学四年级语文组举行了“聚焦核心素养,开启诗意童年”专题教研活动。活动以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为载体,通过跨校区智慧共享,探寻诗歌教学的创新实践路径,共赴一场诗意的教研之旅。 活动在四年级段教师团队的联合策划中拉开帷幕,由郑慧慧老师主持。诗歌不仅是语言的凝练,更是儿童思维发展与审美建构的重要载体。新时代诗歌教学应突破传统知识传授模式,让素养生长在诗意的土壤中自然生发。三校区教师团队依次呈现特色研究成果: 史曼倩、陈旭丹、江哲三位老师以《叩响诗韵之门,绽放童心之花》为题,展示了“五感体验式”诗歌教学模式。通过“为孩子打开诗歌之窗-帮学生积累诗意财富-激发孩子的创作火花-培养孩子的团队诗意-见证孩子的诗意绽放”的孵化路径,将美丽的校园、温馨的家庭等真实场景转化为诗意课堂,让美育浸润儿童心灵。
王冬冬、叶琪琪、韩迪三位老师分享《诗意盎然,童心绽放》的诗歌教学项目化实践,创设了“星际诗歌大探秘”这个大情境,分采集站、观察站、发射台、诗歌展厅,让学生在读诗、仿写诗、创作诗中实现深度学习。整个设计具有以下亮点:结构化任务链设计:构建学习闭环;科技赋能:创作辅助 拓展形式 ;“做中学”理念:实践性活动构建完整的循环链;多元评价:素养融合一体化。 刘秀冬、黄晓敏、张婵孺三位老师在《教学相长,诗心飞扬》汇报中,推出“师生共读共享共评”模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让诗歌创作成为师生双向成长的精神对话。具有系统性与层次性并重,多元化学习方式融合,评价量表具体可操作,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这些亮点。 本次教研活动呈现出三大突破:东校区以美育浸润实现“诗意孵化”,西校区用项目化学习推动“真实成长”,南校区借师生共创达成“教学相长”,三者共同呼应了核心素养导向下“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改革要求。活动尾声,全体教师重温朱光潜先生“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的教育箴言,共同许下“以童心为舟,向诗意远航”的教育承诺。最后,杨显攀副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做了专业点评和引领。他建议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破解难点,并进行经验分享;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建议老师思考如何利用好现代技术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 此次教研活动通过智慧碰撞与经验共享,为诗歌教学开辟了新视野。下阶段,学校将持续推进诗歌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执语言之笔,叩响诗歌之门,在中华诗教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