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温州市南汇小学】激活课堂新形态,赋能师生新成长——记温州市南汇小学各学科教学展示活动 |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校际智慧共享与协同发展,3月20日,温州市南汇小学"基于技术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主题教学联谊活动在智慧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技术应用研讨等形式,集中呈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成果,来自学区内各学科教师代表共同参与了课堂观摩与经验交流,有效促进了区域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上午第一节是由数学金恩力老师和四(2)班同学们带来的《平均数》。金老师首先带着学生在熟悉的投篮选拔情境中经历和感知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移多补少、求和均分等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平均数的特性和价值,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感悟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增强数据应用能力。 第二节课是由英语林文蛮老师和六(1)班同学们一起带来的《PEP 六下 U3 B talk》。林老师以“Where did you go?”为主题,通过生活化情境与结构化语言训练,结合豆包al技术,利用技术赋能英语课堂,引导学生掌握过去式表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动词过去式描述学生熟悉的个性化经历,语言输出真实有趣。林老师适时引导情感升华,鼓励学生珍惜亲情、发现生活美好,实现语言学习与育人目标的双向融合。 第三节课是由科学章丽老师和五(2)班同学们一起带来的《设计我们的小船》。同学们以“工程师”身份展开《设计我们的小船》项目化学习,通过“问题驱动—工程设计—迭代优化”全流程实践。课堂巧妙地融合了数学、美术、工程学知识,打破传统科学课‘照方抓药’模式,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程思维闭环,让新课标“技术与工程”素养在课堂真实生长。 第四节课是由信息曾建胜老师和四(2)班同学们一起带来的《数字解码》。曾老师用解密身份证信息激趣导入,让学生感知建构编码,了解编码规则在解码中的重要作用。随后学生借助身份证的解码规则,成功解码出身份证背后的关键信息,在曾老师环环相扣的任务驱动下,启发学生从生活的数据迁移到计算机世界的解码。 下午是语文专场,第一节课是叶菁菁老师和五(4)班学生带来的《刷子李》。叶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第一课时所学的正面描写,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进而探究徒弟曹小三对师傅的“崇拜指数”,体会侧面烘托的人物写法。最后学习作家的表达方法,写一位自己身边的俗世奇人,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第二节课是赵庄老师和六(4)班学生带来的阅读课“逆境中的哲思之光”——《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赵老师基于对六年级学生精准的学情分析,六年级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人物心理,但对哲学性问题的深度分析仍需教师引导。在这节推进课中,赵老师以“挫折与成长”为主题,结合文本和学生的胜过实际,引导学生聚焦精彩语段、感悟人物品质、探究哲思问题,破解鲁滨逊的成长密码。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本次教学展示活动不仅为大家奉上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教育盛宴,更带来新课标、新理念、新方向,有效架起了教师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让老师们感受到了携手前行的温暖和凝心聚力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