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儿童,读懂儿童——鹿城区朱芒芒名师工作室第九次研修活动
作者:朱芒芒
发布时间:2025/04/14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准解读“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提升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观察、解读以及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2025年3月14日,鹿城区朱芒芒名师工作室盛请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的陈苗主任,为教师们带来专题培训《看见儿童,读懂儿童》。
培训伊始,陈苗主任从儿童观、教师专业发展以及认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我们阐述了游戏观察评价的重要性。传统的儿童观就是“教”,而现代儿童观是“学”,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二者呈现了很大的转变。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来说,有两个翅膀——一个是观察识别判断,精心地阅读儿童是每一个幼儿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二是指导儿童,教师在观察记录评价中,不断积累着属于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成为一名反思性的实践者。她提出,老师们需要明确游戏观察评价的三步骤,即:游戏行为观察记录-孩子在哪里;游戏行为分析识别-学习在哪里;有效支持儿童发展-课程在哪里。
随后,陈主任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观察记录的实践操作技巧。她将观察比作一台显微镜,强调其能够帮助教师细致入微地放大游戏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发现并记录那些至关重要的信息。针对教师们普遍关心的“记录什么?”和“怎么记录?”这两个核心问题,陈苗主任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她指出,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幼儿发展水平的游戏行为进行持续、系统的观察,并且要用客观、准确、具体、真实的语言来记录所观察到的一切。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这一点,陈苗主任以美工区的幼儿黏土制作和戏剧表演游戏为例,生动展示了如何敏锐地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细微动作、丰富的表情变化以及同伴间的互动情况,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记录模板。
由于文化背景、专业水平及对观察对象的熟悉程度等因素的差异,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解读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建立科学的识别解释体系非常重要。陈苗主任分析了幼儿行为检核记录方法的利弊,并介绍了如何使用检核记录表格。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不同领域的检核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识别的支架。培训现场互动积极,通过思考与表达,使老师们形成幼儿游戏行为表现的洞察力,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路径,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并结合其个体特征和发展阶段,教师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在游戏材料投放和活动设计等方面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精彩的游戏和良好的师幼互动,都源自于老师充分的观察与理解。经过陈苗主任的精彩讲解和生动事例,老师们深刻认识到游戏观察在幼儿教育中的核心价值,也掌握了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有效方法。他们不仅能“看见”儿童,更能深入“读懂”儿童,科学评价儿童的行为水平,进而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