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赋能班级管理,创新引领德育未来——记林海津名师工作室第二十次活动
作者:王溱瑶
发布时间:2025/04/12
浏览量:
2025年4月12日,鹿城区林海津名班主任工作室在瓯越小学丁字桥校区举办了“AI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赋能运用”主题研讨活动。浙江省林海津名师网络工作室成员及鹿城区工作室全体学员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围绕AI技术赋能班级管理、德育工作及教学设计等核心议题展开,通过专家讲座、专题分享与互动点评等形式,为班主任提供了前沿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
首先瓯海区教育研究院专家黄友上以《智能时代的温度教育:AI如何赋能班主任工作创新》为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他强调,AI技术不仅是工具,更应成为班主任实现个性化教育和情感关怀的助力。黄老师更是与我们共勉:“技术越先进,越需要班主任用不可替代的情感温度,守住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场互动热烈,学员反响积极。
下午的活动中,多位一线教师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专题分享:青田章旦教育集团陈洁老师在《智能德育:AI在班级德育评价中的应用》专题分享中,系统介绍了AI技术如何革新传统德育评价模式。她以所在学校为例,展示了自主研发的“AI德育评价系统”如何通过多维度数据采集(如课堂行为、日常交往、公益活动等),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学生周记、班会发言等文本,生成个性化的德育成长报告。该系统还能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学生行为趋势,预警潜在心理问题。例如,系统曾通过分析某学生连续三周周记中的情绪关键词变化,及时提醒班主任关注其家庭变故后的心理状态,帮助学校快速介入并提供支持。陈洁老师强调,AI并非替代班主任的主观判断,而是通过数据可视化与动态反馈,为德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让评价更客观、干预更精准。
温州市百里路小学方梦瑶老师在《数智赋能,德润心田》分享中,以“AI+大数据”为核心,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德育资源动态优化模型”。她以学校“红领巾公益积分”活动为例,说明如何利用AI分析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数据(如服务时长、项目类型、合作反馈等),自动匹配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后续德育任务。例如,系统通过分析某学生多次参与环保类活动的积极表现,推荐其担任校园“绿色小卫士”队长,并推送相关学习资源。“技术让德育从经验主导走向科学循证,但最终目标始终是唤醒学生内心的真善美。”
温州市鞋都第三小学王溱瑶老师在《AI赋能下沉浸式德育活动设计研究》中,聚焦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教育应用。她以“梦想照相馆”德育课为例,演示了如何通过AI技术来实现学生对未来的自己,并进行对话。在实践过程中的效果会让学生惊喜连连。她提出:“沉浸式技术打破了德育的说教模式,让学生在‘体验-反思-实践’的闭环中实现价值观内化。”
活动尾声,工作室领衔人林海津(温州市百里路小学)以《在算法与心灵之间:AI时代班主任的人文守护者角色》为题进行总结点评。她指出,班主任需在技术浪潮中坚守教育初心,善用AI工具提升效能,同时注重学生心灵成长,做有温度的教育者。 林老师强调,人工智能是先有人工再有智能,我们老师需要自己不断地自我提升,让智能为我们所用。
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搭建优质平台,助力班主任队伍在智能教育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