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教材为舟,扬核心素养之帆——记鹿城区初中英语“新教材·新教学”培训与研讨活动

作者:陈俊杰

发布时间:2025/04/01

浏览量:

328日,2025上半年鹿城区初中英语“新教材·新教学”培训与研讨活动在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举行。全区七年级初中英语教师共同参与,探讨理解、把握新教材编写思路和体系结构,用好新教材、践行新课标理念、推动初中英语课程改革。

 

 

[听说赋能健康观]

龚家琰老师以七年级外研版下册第三单元听说课“健康饮食”为例,通过多元化活动设计,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展现了新教材“以任务促学”的鲜明特色。

课堂以真实听力对话导入,围绕“绿色沙拉与汉堡的健康争议”展开。学生通过任务,捕捉关键信息,在语境中理解饮食平衡的科学观念。龚老师巧妙设计角色扮演环节,学生分组模拟Dr. Yi的访谈对话”,运用句式辩证表达观点,既锻炼了听力与口语能力,又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为强化语用能力,课堂融入讨论环节,学生结合balanced diet”主题,分享个性化饮食建议,并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健康食谱,活用目标语言。跨学科思维的渗透尤为突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Fat and salt are not always bad”的科学依据,从生物学角度探讨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实现语言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双向提升。

本堂课学生围绕讨论热烈的小组活动、多媒体播放的饮食科普视频、黑板上的思维导图等,均展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情境化、结构化、实践性”教学理念。通过任务链驱动和多元评价,学生不仅掌握了表达建议与反驳的交际策略,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健康生活的认知,真正实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教学目标。

 

 

[语法融趣祈使句]

为深化新课标学用结合理念,唐晓航老师以外研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The Art of Having Fun”语法课为例,以祈使句教学为载体,开展了一堂生动高效的语法实践课。

课堂以经典儿歌《If You’re Happy》导入,学生在拍手、转身等互动中感知祈使句结构,自然总结出动词原形开头,无主语的语法规则。唐老师巧妙结合单元主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提炼保持快乐的建议,在真实语境中理解祈使句的劝诫、指令功能。

为强化语用能力,唐老师设计了多层次任务:学生分组为“Dull Jack”提供建议,活用“Don’t study too late”“Plan your time”等句式,在情境对话中提升思维与表达能力;海报制作环节,学生通过“Explore new hobbies”“Share joy with friends”等创意表达,体会祈使句在公共宣传中的简洁与感染力。课堂还融入跨学科思维,通过谚语“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探讨学习与娱乐的平衡,深化育人价值。

本堂课紧扣新课标形式意义使用三维语法教学观,以任务驱动联结知识与应用,以小组合作促进深度学习,充分展现了新教材在做中学的编写理念。唐老师通过生活化情境、结构化活动和思辨性讨论,让语法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真实表达与终身成长。

 

 

[促教·导学·赋能]

温州市实验中学陈益珠老师围绕七年级下册外研版教材,作题为《促教·导学·赋能》的专题讲座。陈老师聚焦作业设计与课时训练的融合策略,以《作业本》和《课时特训》为实践载体,系统解析了如何通过分层设计、情境化任务及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她结合具体课例,展示了如何将新教材的核心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实践,例如在听说课中融入生活化作业任务,在语法教学中嵌入趣味性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陈老师强调,着手解决问题比沉溺问题本身更有价值,老师们要做“难而正确的事”。讲座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新教材背景下优化教学资源的实用路径,现场反响热烈。

 

 

[命题反拨教学]

温州市实验中学吴舒兰老师以《七上期末卷命题对七年级教学的反拨作用》为题,深入探讨命题与教学的互动关系。吴老师基于七年级上册外研版教材,结合命题实例,分析了期末试卷如何体现新课标要求,并反哺日常教学。她指出,科学的命题应紧扣核心素养,通过真实语境、综合任务及思维型题目的设计,引导教师调整教学重心,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例如,阅读命题可关联跨文化主题,写作命题可融入项目式学习情境,以此推动课堂活动的创新。吴老师还分享了命题反馈机制的应用策略,建议教师通过试卷分析精准定位教学薄弱点,实现“以考促教、以评促学”。讲座为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评一致性提供了重要参考,受到与会教师的高度认可。

 

 

最后,鹿城区教研员陈俊杰充分肯定两节课的示范引领作用。他指出,第四单元语法课“寓规则于趣味”,通过祈使句教学串联单元主题“快乐生活”,以互动任务激活语言运用;第三单元听说课“融思辨于实践”,围绕健康饮食主题设计辩论与访谈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升批判性思维与交际能力,生动诠释了新课标“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理念。陈老师强调,教师应立足课堂创新,聚焦“问题解决”而非“问题呈现”,以针对性作业设计推动知识迁移。他以两节课为例,赞赏其“任务驱动、学科融合”的设计思路——语法课通过海报创作深化语用价值,听说课借科学讨论渗透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最后,他呼吁教师团队“以匠心破局,以行动赋能”,在教学中砥砺深耕,将新课标理念转化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实践。

 

鹿城区初中英语“新教材·新教学”培训与研讨活动成功举办,全区教师齐聚一堂,共探新课标实践路径。活动通过龚家琰、唐晓航两位教师的七年级听说与语法示范课,生动呈现新教材的课堂应用策略;陈益珠老师聚焦《作业本》与《课时特训》的融合设计,提出“教—学—评”一体化创新方案;吴舒兰老师则从命题视角剖析教学反拨效应,强调以素养导向优化评价体系。活动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提供教学范例,又深化课改理念,为教师突破教材使用难点、提升课堂实效注入新思路,获得与会者一致好评,为区域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联系地址:温州市府东路1028号 联系电话:0577-56961555

电子邮箱:lcqjyyjy@163.com 邮政编码:325000

版权所有 ©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

浙ICP备2024101137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