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观察是教师开启幼儿心灵之门的钥匙。2025年2月24-25日,温州市第二十一幼儿园全体教师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专题研修活动——“放手后如何观察幼儿”。此次研修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行为和需求,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专家引领,点亮观察之路
会议伊始,特邀专家侯素文便强调了观察在幼儿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观察不仅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更是反思自身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侯老师指出:“观察是教师专业工作的起点。”通过细致的观察,教师能够洞察幼儿的行为、兴趣和需求,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与引导。
案例剖析,解锁观察策略
侯老师通过几个生动的游戏案例,深入浅出地向老师们阐述了观察幼儿游戏时的难点及应对策略。在“把握介入时机”方面,教师需要基于价值取向进行判断。例如,当幼儿在尝试解决问题时,教师应给予自主探索的机会,暂不介入;而当幼儿的安全受到威胁或游戏陷入僵局时,则需及时介入。在“选取观察对象”时,教师应重点关注发展水平一般或较弱的幼儿,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同时定期回顾,确保观察的全面性。在“细致观察”方面,侯老师建议重温视频,关注幼儿动作的关键、表情和语言,持续跟踪观察幼儿的行为,并倾听幼儿的语言和表征性记录,从而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实践分享,感悟观察真谛
温州市第二幼儿园的陈茜茜老师以大班游戏《弹珠轨道之“拐角”探秘》为例,分享了从“看见”游戏到“看懂”孩子的过程。在这个案例中,孩子们在建构游戏中遇到了弹珠无法顺利通过拐角的困难。通过细致的观察,陈老师不仅“看见”了幼儿的游戏行为,更“看懂”了幼儿行为背后的意图和需求。她深刻体会到,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和适时的支持,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总结反思,展望未来实践
本次专题研修活动围绕“放手后如何观察幼儿”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观察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策略。通过侯老师的案例分析和陈茜茜老师的实践分享,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观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把握介入时机、选取观察对象、细致捕捉细节是观察中的三大关键点,教师需要基于价值判断,灵活运用策略,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与学习。从“看见”游戏到“看懂”孩子,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外在行为,更要透过现象洞察其内在意图和发展需求,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