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南浦小学】数据赋能 统计启智——2024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春意盎然启新程,深耕教研促成长。3月11日下午,温州市南浦小学数学教研组在闻莺校区二楼阶梯教室举办了一场以“数据赋能统计启智”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新课标理念下的统计教学,通过课堂展示、教材解读、观点碰撞,探索如何通过数据素养培养提升学生数学核心能力。活动由管瑶瑶老师主持,全体数学教师参与,陈民良副校长、杨显副校长全程指导。


        课堂展示

 首先,由高段数学组的郑晓婷老师带来课堂展示《复式折线统计图》。郑老师以学生熟悉的跳绳比赛场景导入,通过对比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如“如何快速比较两人进步幅度”),自然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她巧妙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的完整过程。郑老师注重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比单式与复式折线图的异同(如添加图例、规范标题),引导学生发现复式统计图“区分数据、直观对比”的优势。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绘图、小组互评、全班展讲等环节,在“做中学”中逐步完善认知,体现了“数据意识”与“应用意识”的核心素养培育。

  



       教材分析

接着,由赵月茹老师进行教材分析。她从课标要求、教材纵向脉络、横向对比三个维度展开分析。结合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教材对比,提出统计教学需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表达—分析—预测”的完整闭环。对于以上分析对本堂课的教学提出三点:动态生成: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感悟统计图的现实意义;数据作用:侧重数据的表达方式与内涵挖掘,培养信息预判能力;知识结构化:打通单式与复式折线图的“隔断墙”,构建统计知识体系。 

   


       观点报告

然后,由王海静老师进行观点报告。她提到高段数学组团队围绕“数据意识”核心素养,通过三次迭代优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并聚焦于“复式折线统计图优势感知、数据决策能力培养”两大关键问题。本课以跳绳比赛、人口数据等生活化案例替代抽象情境,通过“单式与复式图对比”“数据趋势预测”等任务链,引导学生从“绘图技能”转向“数据分析”,逐步理解统计图在对比论证中的核心价值。最终课堂以“问题驱动—对比建构—生活链接”为主线,通过真实数据解读与社会决策情境结合,实现从工具性操作到批判性思维的进阶,为数据素养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真实问题解决”教学范式。

  


  

      评课交流

  叶璐璐老师从“数据意识”培养角度对郑晓婷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她提到,郑老师以跳绳比赛、人口数据等真实情境贯穿教学,通过对比单式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复式图的“对比分析”优势,有效落实了几何直观目标。本节课注重“做中学”,学生在绘制、修正图表及小组互评中,逐步理解统计图的现实意义,体现了新课标“用数据说话”的理念。叶老师建议进一步深化统计意义对话,例如追问“复式图如何辅助决策”,并融入跨学科元素,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计分层任务,让统计教学既扎根工具性,又指向高阶思维培养。

    


   

       总结展望

最后,由陈民良副校长和杨显攀副校长做活动总结。陈民良副校长从“数学育人”视角提出系统性建议:重构“三层递进”教学目标体系,基础层夯实复式折线图绘制技能,进阶层培养数据预判与决策能力,拓展层开展“数据故事”创作活动。他特别强调,统计教学应立足“培养理性决策者”目标,将数学思维转化为解决真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杨显攀副校长强调教研须立足“以研促教”,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磨、数据实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探索融合教学、跨学科项目设计等创新策略。教师需将教研成果转化为可推广的课堂模式,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践行“教研立校”战略,为培育数据思维创新人才奠基。


  本次教研活动以“数据赋能统计启智”为核心,通过“真实问题驱动—多维策略交融—跨学科实践”的创新模式,展现了南浦小学数学教研组在素养培育路上的深度探索。

   


  未来,南浦小学数学组将持续深耕“数据素养”校本课程,借力技术赋能、跨学科融合之力,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滋养理性思维、赋能生命成长的沃土!

 


【打印本页】

联系地址:温州市府东路1028号 联系电话:0577-56961555

电子邮箱:lcqjyyjy@163.com 邮政编码:325000

版权所有 ©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

浙ICP备2024101137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