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网 | · 名师工作室 | · 初中科学特级教师工作站 | · 薛仕静工作室 | · 活动动态 |
学思用合一:初中科学综合学习教学成果分享活动——记2025年鹿城区初中科学薛仕静名师工作室第9次活动
作者:戴文晓
发布时间:2025/03/12
浏览量:
3月7日,一场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的科学教育创新实践研讨会在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锦江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与温州市鹿城区教育局联合主办,会议汇聚了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国家督学陆云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教育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素,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学生物教学》期刊主编李高峰,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朱廉,浙江省教研室初中科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沙琦波等10多位业内大咖,吸引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陕西、福建、浙江等全国钱学森学校、成果推广校代表等一线教师和业内专家大咖,线上线下与会人员共5000余千人。
学思用合一 创新综合学习范式
会上,温州南浦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薛仕静老师做了《学思用合一:初中科学综合学习的创新实践研究》专题报告。薛老师针对过往“学思分离”“学用割裂” 等教学难题,发掘多样的综合学习实践样态,从整合方法多样化、整合范围多元化入手进行扩面,增加综合学习的广度。并构建知行双螺旋学习模型、明晰素养课堂首要的原理,增加了综合学习的效度。
这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学生在STEAM创新项目等赛事中表现出色,教师专业素养也大幅提升。薛老师构建的学思用综合学习五元素教学范式,不仅具有广泛的包容性、适切性和迁移性,适用于多种实践样态,还据此开发了 80 多个可复制、迁移的综合学习课程资源。
探究·建模·创造 实践课例生动呈现
白植隆老师进行了《主题探究:气压与流速实验教学的可视化路径》的课例分享。他依据课标对运动与相互作用相关内容的要求,结合浙教版教材在“大气的压强”章节中气体压强和流速关系存在的不足,自制创新实验教具,开展实践教学,增强学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季佩佩老师进行了《主题建模:设计性任务在“地球绕日运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这一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人文学科,季老师进行跨学科融合的探索,以设计性任务为桥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借助搭建阳光小区将抽象知识直观化。
陈丹瑶老师进行了《主题创造:水面漂浮落叶收集器的迭代升级记》的课例分享。她以真实情境为导向,从动力装置和浮力装置两个部分入手,引导学生制作水面漂浮落叶收集器,并现场进行检测。学生根据提前制定评价量表,通过协作与评价促进创新,鼓励学生在交流与互评中完善设计。
三位老师的课例都采用了“问题驱动—支架学习—问题解决—成果展评—拓展应用”的学思用综合学习五元素教学范式,展现了学校科学课堂的生动样态。
破壁策略 拓展教育边界
王挺老师分享了科学教育破壁的四个策略:“破空间之壁,让课堂走出去:将课堂延伸至钱学森生平纪念馆和航天科技体验馆”“破资源之壁,让技术沉下去:利用馆内 VR 设备等现代化资源”“破学科之壁,让知识动起来:以航天知识为背景,设计 “小小工程师——自制水火箭” 等实践活动”“破认知之壁,让理想‘燃’起来:借助前沿科技,如 VR 体验太空场景”,带学生走出课本的定格,在追问中重塑教育的疆界。
陈久益老师则与八年级学生共同从项目的开发背景、项目内容、实践过程、评价体系以及项目意义展示了学校的“太空智能农场”项目,打破学科界限,提升学生知识整合应用、问题解决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珍视生命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实事求是精神,树立乐于奉献的态度。
本次活动不仅是温州科学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更为全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温州市钱学森学校以科学家精神为犁,深耕教育沃土,让科学梦想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未来,期待在这片沃土之上,涌现出更多兼具敏锐洞察力与超强执行力的科技栋梁之才,凭借智慧与果敢,让创新成果如繁花绽放,照亮科技发展之路。
文图:薛仕静名师工作室
审核:薛仕静
202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