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动态

美其所美,前路漫漫亦灿烂——记鹿城区叶托名师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

作者:叶托 发布时间:2025.02.06 浏览量:

年轻教师们,在你们的成长中,是否有这样的困惑?文章的韵味在哪里?如何将教学内容付诸实践?面对学生的提问,如何倾听和应对?

……

王崧舟老师说,真实的课堂并不存在抽象的、静止不变的学情。正因为如此,把语文上成一束光,把自己上成一束光,才能让每一节课,流淌出教学的诗意。

2024年10月20日,鹿城区叶托名师工作室成员相聚线上,分享深秋阅读之乐。

一、好书推荐

书籍介绍:本书是语文教学名家、特级教师王崧舟关于语文教学的全新力作。

语文课怎么上?作者认为涉及三个层次:一、课堂教学规范。这是基础层,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这么上,属于底线策略。二、课堂教学特色。陌生化是彰显课堂教学特色的基本路径和策略。三、课堂教学风格。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层次。本书主要就第二、第三层次,提供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策略,包括如何分析课堂学情、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处理课堂节奏、如何改进“课堂理答”、如何提升课堂境界等。书中有堪称范本的分析过程,有令人叫绝的应答方法。

阅读此书,将帮助你从新的角度理解教学,突破教学困境,创造自己的精彩课堂。

二、分享交流

话题一:学情分析应该关注什么?

程丽瑶老师分享道,每到借班公开课的时候,总是因不熟悉学生学情而忐忑。有时,即使在自己班级上课,也会出现备课不符学情,而导致课堂效果没有预想的好。对学生的关注始终应当是第一位的。王老师在书中写到,要确定学情,首先要确定这堂课学生要学什么,第二要确定教学的起点,第三步才是设计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目标的确定确实是我们应当关注的,学生状态我们无法百分百把控,但是目标定得恰当、定得准确,是一堂课成功的前置条件。

陈佳佳老师说,引用书里的话:“在真实的语文课堂上,从来就没有抽象的学情,所有的学情都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学内容才是把握学情的参照系。”真正知道学情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教师应该根据要教授的一课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能力水平、兴趣偏好、学习难点等,精准地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陈冬雪老师认为,语文学情分析,重点要关注“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解决怎么学的问题”。要思考这堂课最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还要分析在完成教学目标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还欠缺哪些条件。这步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出真实的学情,以此设定最适合班级学情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话题二: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管晓茜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丰富有深度,能立足于单元来确定文本定位。尊重文本整体语境,准确把握编者的课程意图。

课堂教学模式是创新的,有陌生化的文本解读、陌生化的教学方式,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教学吸引力。

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既要保证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交流时间。

教师的评价语应启迪学生的智慧,对学生的心灵有所抚慰,给予学生正能量的赏识,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点评。

姜雯雯老师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目标清晰、方法多样、学生投入的。

一堂好的语文课,其教学目标一定是清晰准确的。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并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设计后续的教学过程。

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的,应做到动静相生、收放有序,让学生的思维在不同环节中得到充分发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像王崧舟老师说的那样,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趋于同化的课堂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无趣,甚至会磨灭教师上课的热情。陌生化的课堂,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够让学生充分感知教学内容,才能够让学习真正地发生。

郑烨烨老师谈到,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应该面向教学目标扎实落地,通过有层次的设计让学生一步一步掌握新的语文知识、能力。其次,摆脱千课一面的困境,试图用“陌生化”思维去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始终充满期待。第三,课堂节奏很重要,一堂精彩好课一定要把握动静、张弛、收放等多种节奏。正如王老师所说,教学语言的音高、音量、音速、音色是外节奏,教学内容的详略、主次、轻重、曲直是内节奏,两者相协调就可以紧扣学衡心弦,因此我们要精心打磨教学语言。

   

  

话题三:美其所美》这本书给你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哪些启示?

陈珍妮老师分享道,语文老师应该具备两项基本功:第一项是文本细读的能力,第二项是课堂理答的能力。

课堂理答的基本模式第一环节是倾听,第二环节是理解(核心)、第三环节是应答。这种应对的智慧是需要不断打磨的,尤其在公开课当中,老师的引导和评价可能会使课堂引向新的高度。如何改进“理答”,王老师给出了一些建议,最有帮助的是理答角度的整理,以朗读为例,可以从学习状态(积极);学习方法(根据内容读轻重);学习质量;学习内容(朗读通顺,有味道);情感体验(你读的时候就是作者);思想认知(读着读着就明白了);话语表达(声音有魅力,有特色);动态变化(有进步);语文知识(强调什么就重读什么);文化背景(引用名言警句);学习习惯(完全做到学习要求)等这些方面进行“理答”。了解学生学情,预设回答,设计评价与反馈应当课课落实,尽量简化繁复的环节,做到一课一得。

严芗茅老师说,王崧舟老师提出语文课堂的三种境界: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审美的境界不排斥实用,更不排斥科学,它是对这两种境界的一种超越,一种扬弃。让我印象最深、也最希望在之后的课堂中学习的,就是王老师提到的课堂“节奏”:这不同于每一次备课时写在教案上的“学习任务/活动一二三”,这是更加灵动的、根据不同文本特色、学生反映而变化的节奏,比如动静结合、收放有序——当下正在教六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更强的自主能力和渴望,一味跟着老师的步调走反而会压制一部分学生思考和突破的机会,因此在高段安排更多完整的默读、自读时间,给足学生发言交流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当然,有放就有收,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时作为引导或者点评者,对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及时点拨需要重点倾听的部分,在学生自由表述后进行梳理和精简,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要求。

谷香逸老师认为,1.单调乏味的语文课堂,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把握课堂节奏,升华课堂境界,多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找到和课堂、和学生相契合的节奏。让学生在兴趣浓郁的时候掌握好各类知识点,能让学生张弛有度中尽享学习的乐趣和生机。2.平常课堂会鼓励学生去回答,但是通常不做预设,且缺少这样的智慧和技巧。我们应当对学生敞开心扉,认真聆听学生的话语,给予学生恰当适宜的回应。但理答的智慧需要通过慢慢积累经验,多学习来寻找灵感。

   

   

三、结语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行远自迩,笃行不怠。每个老师都是一轮明月,只有自己明亮皎洁了,才能与独立、自主、闪亮无比的小星星相映成辉。感谢叶托老师的引领!老师们认真读书、乐于分享,在一次次阅读活动中交流、成长。在未来,大家终将会在三尺讲台上,遇见最璀璨的自己!


通讯稿、编辑:曾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