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鹿城区2023级初中英语新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在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顺利开展。鹿城区初中英语教研员陈俊杰老师和所有2023级英语新教师参加了此次读书会,交流会上有八位新教师针对程晓堂教授所著《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析》(下文简称《解析》)一书分享了个人的读书心得。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陈咚尔老师以问题导入,带领大家反思语知识的真正定义,随后引用课标注释,阐述了课标中对于三级语音知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陈老师再以课标引领,结合程晓堂教授书中指导,提炼出了以“模仿”为出发点的语音教学模式,并以“重音”教学为例,分享了“课堂展示-实时纠音-语境练习”的实践探究。
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孙晨露老师着重分享《解析》第四章第二节“词汇知识如何教?”。孙晨露老师围绕词汇教学展示了“划词-呈现-感知-运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分析了此种教学模式带来教学分离的问题。据此孙老师提出要立足学情反拨教学,实现高效词汇教学的目的。此外,孙老师以自身经历为例,介绍了一款异邦探索的网络益智游戏,启发我们要在语言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词汇学习的“探知”热情。
温州市实验中学章馨子老师的分享主题为语法教学。章老师提出当前新课标中语法内容的要求改变较多,以致于传统碎片化的语法教学模式更加难以适用。她提炼程教授在书中的教学建议,总结教师应在语法教学中精准把握单元重点,深化基础知识,而在课堂中尽量“去应试化”,重点培养学生语法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平衡语法使用的流利性与准确性。
来自温州市第三十中学的朱奕乐老师结合自己读书的所想所得,按照“点-线-面”的顺序,从跨学科角度一一阐述了语篇教学的逻辑,将语篇分析的“what-how-why”与教学活动设计紧密结合。朱老师首先以“Michael Jordan”语篇教学中的“In which paragraph would you put each piece of information? Why?”练习为例,提出了线性知识到射线知识的教学过程。她还结合新教材的编写逻辑,将语篇点线面的教学逻辑同步拓展至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学活动的串联。
温州市实验中学陈涵瑜老师以“语言技能如何培养?”这一章节为主,分享了自己对于语言技能的定义理解、问题总结以及相应的教学启发。程教授在课标对比中强调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到“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转变,以及“看”这一新增技能。她整合书中的教学指导,总结出“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相辅相成”、“基于内容真实交际”以及“分项技能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的教学策略。其中“高年级制作-低年级传阅”的英语学习手册项目化实践令人眼前一亮。
温州市第二中学张友好老师以“文化浸润,育人为本”为题,分享了“文化意识如何培养”这一章节的读书心得。张老师精炼书中观点,提出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课本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同时通过听、读、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将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紧密融合,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欣赏文化的多样性。最后,还需注意文化意识培养的适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张老师结合各年级教材的教学经验和公开课,细致分析了循序渐进的、合理的文化育人过程。
温州市实验中学章雅童老师从布鲁姆的认知层次出发提出关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基本观点与认识,并提出三个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包括主客观的疏忽、不合理低效的方法、实践知识薄弱。章老师从《解析》中摘选了三个自身深刻体会的方法指导,总结出思维培育中要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维空间,然后通过设置具体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为学生构建一个理想的思维训练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更为丰富、深入的思维训练活动。
从如何教到怎样考,温州市第十二中学陈定豪老师针对“如何进行练习与检测?”这一章节进行了分享。陈老师总结练习与检测存在的问题,分别是过于钟爱选择题;过多使用缺乏语境的填空题,语境不真实;盲目使用句型转换以及写作练习题缺乏真实性和开放性。陈老师提炼《解析》中的观点,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利用图片创设直观的学习场景,在练习中加入逻辑推理元素,或设计一些基于情境的逻辑推理题,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最后,鹿城区初中英语教研员陈俊杰老师作总结发言。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陈老师认为要将这三个问题串联成线,整体理解这本著作,深度思考教学评一体化,反拨实际的课堂教学。他鼓励新教师要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厚实理论基础,助力教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