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 |
陈琳茜工作室 |
第9次活动心得
严若尔:
中国传统文化的班会课该怎么上?本次展示活动中的三堂课和曾老师的讲座带给我很多的启发。首先周老师的《探龙舟之秘,扬中华文化》一课中,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创设探秘旅程,让同学们在有趣且有效的活动体验中,真正感受龙舟背后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精神、文化,从而增强对龙舟文化的自信。其次《消失的“本草纲目”》这课通过“我来找一找”“我来改一改”“我来辩一辩”三个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习得如何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的方法。最后从了解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成果到学习身边同龄人的行动。而胡老师《潮起中国,汇流出海》通过三个“锦囊秘籍”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使用、影响、传播进行讨论,明确传统文化的创新需要守心担责、守正创新、守艺智造。一节班会课需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明理,在明理中形成行为品德,传承文化。
邵怀楠:
此次活动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先是观摩了三节精彩的班队课,后又聆听了季炜梅老师和曾蓉蓉的点评,从班会实践课的间接学习到理论梳理的醍醐灌顶,我获益匪浅。
周晨瑶老师执教《探龙舟之秘,扬中华文化》,周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创设探秘旅程,从聊龙舟到划龙舟,到赛龙舟再到赏龙舟,层层深入,给予了学生有趣又有效的课堂体验。徐诗依老师的课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结合了娱乐元素、生活元素,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兴趣,通过找一找、改一改、辩一辩三个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习得如何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的方法,活动无痕,既有辩证性,又有触动感。胡曼琪老师执教《潮起中国,汇流出海》,整节课由观、溯、弄、领四大板块循序渐进,更是在最后提升主题,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共同努力。
曾蓉蓉老师和季炜梅老师的点评,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一节好的班会课,上好一节班会课我们应当关注什么。正如季炜梅老师所说,教育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有意义的事情做的有趣,很感人,很恰当,才能有效抵达人的心灵。
董海琪:
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前提在于了解,更在于传承,我想,这也是班主任育人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是热潮,而如何将这样内容丰富的课上好,引领学生由表及里地触及文化内核是难点。三堂优秀的班会课都让我深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守正创新,更让我感动的是,传统文化的班会课不仅仅停留在感知历史,而是将课堂学习活动化作桥梁,链接起历史和当下生活,比如《消失的“本草纲目”》一课创设了类似于密室逃脱的情境,剥茧抽丝找到三条线索,探寻传统文化“消失”的原因和发扬的路径,学生被一环扣一环的情节吸引,潜移默化中激发出浓浓爱国情。这样育人于无痕的课堂让传统文化不“传统”,而是鲜活地走入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心里!
陈增增:
周晨瑶老师以“龙舟”为载体,让学生在“旅行”中,了解龙舟文化。徐诗依老师运用各种小游戏和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沉浸在“寻找《本草纲目》碎片”的活动中。胡曼琪老师以一条马面裙的故事,思辨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这几节班会课,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程思:
今天有幸能参加温州市班会优质课展示活动,收获颇丰。本次3节班会课围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盛宴,让我叹为观止,原来班会课可以这么上呢。第一节周老师的《探龙舟之秘,扬中华文化》直接让孩子亲身体验划桨的节奏韵律,借助历史馆、竞技场、工艺坊三个地点串联起学生的研学活动,从中深刻感受到中华龙舟精神。第二节《消失的“本草纲目”》教学形式很新颖,创设了一个寻找线索的大情境,将每个有趣的活动串联起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中药文化正在消失,我们要传承创新并发扬。第三节《潮起中国,汇流出海》是一堂初中的班会课,作为小学班主任确实有点跟不上节奏,不过胡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在思辨中讨论着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使用、影响、传播,整个课堂能感受到高年级学生思维的流动。总而言之,今日的学习让我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周亦心:
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主题,对小学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真切地共鸣的。周晨瑶老师以温州著名的龙舟入手,以旅行的方式,带孩子们了解和体验龙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过于正式的知识介绍,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对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徐诗依老师用广为传唱的《本草纲目》,介绍中国悠久的中医文化,也能让学生对看似遥远的传统文化有亲近感。胡曼琪老师同样是选择了近年来兴起的汉服之一“马面裙”,引发孩子们对传统服饰的热爱。三位老师都选择了用对学生们更为亲近的元素入手,使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好地走进同学们的认识,不仅是了解,更是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了同学们的心中。
李如意:
此次培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温州市建设小学周晨瑶老师以“龙舟”为载体,开展探秘龙舟之旅,让学生在“旅行”中,了解龙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这节课像一扇窗,让孩子们窥见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应找准“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的方向,从“文化认同”入手,让学生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
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文化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文化认同”,进而产生“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