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阳光温馨恬静,沐轻风和煦轻柔。携一颗初心,探数学教学的曲径通幽。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深入落实核心素养,打造思维课堂。2024年6月4日,温州市临江小学数学组开展了“聚焦思维发展,提升核心素养”主题研讨活动。
课例展示
刚工作一年的青年教师周仕利老师带领五(3)班学生一起探究“找次品”。周老师以找出钙片中的次品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研究2瓶钙片、3瓶钙片中找次品出发,对比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2瓶是称1次,3瓶也是称1次?”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推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阶到找出8瓶钙片中的次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在脑海中建立天平,反复进行“如果平衡,那么…;如果不平衡,那么…”的逻辑推理的过程。学生们在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探究找次品的规律和方法,他们在比较推理中发现,找到次品的最优方案就是将待测物品尽量三等分。整个课堂充满了思维的火花和探究的乐趣,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宝贵的知识与活动经验。
教材解读
课后,市名师陈舒舒老师以《数学眼光,因对比而深刻》为题对“找次品”一课进行了教材解读。陈老师提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提倡学生核心素养的当下,如何让“找次品”这类“难课”简单教,让学生在收获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思想,发现现象背后的数学道理,就成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单元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并学习用直观的方式清晰、简洁、有条理地表示逻辑推理过程。本课以培养学生“数学眼光”为目标,顺应学生的经验与思考,巧妙利用“对比—质疑”手段,唤醒学生思维,发现数学现象背后的道理。
紧接着,数学组老师各抒己见,他们不仅对课堂中的亮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通过将钙片分三份寻找次品,平均分,不平均分,逐步引导让学生感受推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找次品最好是尽量平均分的最优策略,这一点很关键也很重要。课堂上如果给予学生表达推理过程的机会更多一些,对比再到位些,那么学生理解“尽量分三份”就更深刻。在热烈的讨论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策略,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专题讲座
郑淑老师结合本堂课“找次品”的推理思维到构建数学模型,分享《调动推理意识,建立优化模型》讲座。她从推理的概念,推理意识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培养策略等方面详细展开。郑老师认为推理意识的培养需要:1.教师深度分析内容,在知识理解中丰富学生的推理经验;2.在知识发生过程中发展类比归纳的经验;3.全面统筹方法,在数学活动中深化对推理过程的感悟。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且教且研且思。每一次研讨,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相信在良好的教研氛围中,数学组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将更上一层楼,专业成长之路将走得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