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为墨,
万物和鸣,
数据驱动,
评价赋能,
莫负六月好时光。
为进一步深化评价改革,促进教师在分项等级评价实践任务的体验与探索,6月12日下午,温州市瓯越小学翠微校区全体教师齐聚大会议室,开展主题为“分项等级评价:促进学习与发展的学科评价方式 ”的教师“微观点”报告。
活动中,来自学校语文、数学、科学及音乐学科的6位教师围绕分项等级评价,结合学科实践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杨丹老师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内容紧密对应分项评价中的“梳理与探究”部分,有助于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诗歌鉴赏能力。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成果展示和诗歌朗读等形式,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在查阅了《小学语文综合评价指南》依据四年级“分项等级评价标准”,制定了详细的学生活动评价表,设定各分项A、B、C三个水平的表现标准,分别对应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通过自评、家长评、同学评和老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过程性评价。
为了进一步提升评价的效率和效果,杨老师运用了“乐学评”APP等数字化工具进行实时过程性评价。实时观察学生学习过程,运用这一工具不仅能够即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提供全面的精准化学习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翁娟娟老师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力求日常评价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形式,除了常规评价,积分评价,还有各种活动成果展示评价。借助正在使用乐学评这一评价平台,语文学科素养评价方式比较全面。
识字与写字方面,书写美观和正确两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星级评价并加以乐学评赋分;在阅读与鉴赏方面采用,主要集中在阅读方面的评价,例如课外阅读钉钉打卡,自动颁发奖状,并根据打卡情况,期末颁发小陶卡之阅读卡;家校联系本的阅读板块也是平时打卡的区域,(非硬性要求)根据积累情况给予星级评价,并给予乐学评赋分;交流与表达这方面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课堂上的表达和练笔、习作,课堂表达给予口头评价结合乐学评赋分,练笔和表达,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会再批注旁批和眉批;梳理与探究这方面的评价主要针对订正作业,给予星级评价和乐学评赋分。
潘老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可以采用观察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潘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整理与梳理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这样一来,可以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在学校项目化展示中,展出的都是通过学生评价收集到的平时各个单元完成的思维导图、以及在图形运动(二)单元中自己设计完成的轴对称图形。结合乐学评中学习常规中的笔记认真、课后认真整理以及会梳理项给予加分。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王思瑶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尝试着对小学数学作业评价进行新的思考,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体。王老师认为可丰富评价素材,多一份“质感”,来丰富作业形式,凸显能力评价。作业的内容应新鲜、有趣。要激发学生作业的热情,仅靠作业的外在形式去吸引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丰富作业内容,紧紧抓住并留住“那份美妙的情感体验”,转变理念,推陈出新。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如学生熟悉的校园、公园、衣服、年历卡、营养早餐都可以成为习题的情境;学生喜闻乐见的大富翁等游戏也可以成为习题的内容。
数学作业的评价不能以教师打一个等级、写一段评语为模式,它应该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题目的正确度要评价,这个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书写的质量、解题思路都值得评价。作业评价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的复合体。它能让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动起来”;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又丰富的经历;能让学生将认知学习上升到情绪学习的高度,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也更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更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洋溢生命的气息!
小学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知识掌握、实验操作、科学探究与思维、观察记录、分析与解释、合作与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效果,厉老师结合日常分项评价进行实践与研究。其中评价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他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观察、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自我改进的方向。
曹老师结合人社版四年级上册《甜梦》这一单元为例,以旋律进行为主线,引导学生将横向对照四首作品,构建起一个全面的音乐单元能力体系,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聆听、律动、歌唱和表演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从模仿体验出发,逐步过渡到认知表达,并最终迈向亲身探索,形成能力的螺旋式上升,确保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实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采用诊断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乐学评”app中对学生的“学会积累与运用音乐素养知识”进行评价。
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旋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取得进步。学生也可以通过“乐学评”app的积分情况了解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轻风伴暖阳,求索在路上。同耕笃行谋发展,凝聚智慧促前行。老师们将继续深入思之、研之、行之,将评价融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图/文: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