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动态

聚焦“核心素养”,共筑“未来课堂”——记鹿城区施东荣名师工作室第13次活动

作者:周筱 发布时间:2024.06.14 浏览量:

在教育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春潮中,鹿城区施东荣名师工作室再度扬帆,于2024611日至12日举办其第13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五育融合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旨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范式,点亮“未来课堂”的智慧火花。

本次活动以“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为主题,将在苍南县宜山镇第二小学中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更是对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度践行,力求通过两天紧凑而丰富的交流研讨,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方向。

 

吴子函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四年级的课《蟋蟀的住宅》,这节课,吴老师以看图片猜动物的游戏导入,创设了帮助蟋蟀评选“伟大工程”的情境,设置了“参观住宅谈印象”和“介绍设计理念”两个学习任务。学生在概括特点的活动中体会作者的语言准确生动,观察细致。接着,让学生借助图片介绍蟋蟀的住宅,进行创造性的表达,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王斯莹老师在炎炎夏日和五年级的孩子带来了一堂《夏天里的成长》,王老师利用习作单元的特点,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以选择自己最深刻的汉字为主题,先对课文进行了分析,了解课文写作的秘诀后,再实践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整堂课,孩子们是主动的、积极的,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温静仪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花的学校》是一篇经典的散文诗,它从儿童的视角,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温老师通过古诗积累朗读导入,揭示课题。紧接着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在字词学习时,温老师以词语分组的形式展开教学。通过词语归类,对比学生自身在学校的作息活动实际,制作了“花的学校”的作息活动表,很好地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分析课文时,温老师围绕“新鲜感”这一关键词,让学生们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勾连起来,进行朗读和分享,实现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

杨薛萍老师执教《故事新编》一课,这节课用四格图、图+文的导学单、问题支架、评价卡等对《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新编。四格图依据学生熟悉的漫画中的四格图演变而来,把耳熟能详的故事《龟兔赛跑》分成四个部分,装入四格图,将“陌生”的工具“熟悉化”。表格中预测结果上下前后一对比,直观形象地呈现老故事整体构思的特点——情节大反转,帮助学生快速整体构思。图+文的导学单,借助暗示性的图形和生动的图示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打开思路:兔子有什么特点,就有什么样的情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求异思维的发展。

最后,何必钻老师的分享更是让学员们收获颇丰,何老师以《促进学习的发生 看见学生的发展》为主题,做了专题讲座。讲座中,何老师强调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设置的活动要有思维含量,整场讲座干货满满。何老师理论和实际课例相结合的讲授方式,让学员们更好的了解和接受。

 

本次活动不仅有课例分享也有专家的引领,通过本次活动工作室的学员们都明白了核心素养不是大概念,而应该是每一堂课上的点滴实践改变。

语文课的语言指导不仅要有骨,更要有肉,骨是旧框架,肉是新成长,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代,我们也将带着这样的思考继续事件探索,让语言成长的骨肉更加丰满。

摄影:施奕好

撰稿:施奕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