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十七中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
组别(处室) | 教务处 | 周次 日期 | 第16周 6月4日 | 形 式 | 微讲座 |
主 题 | 《做研究型教师》为主题的“三精系列”校本研修 | ||||
负责人 | 周明明 | 记录人 | 地 点 | 阶梯教室 | |
参加人 全体教师
| 缺席人 | ||||
活动流程: 1. 五位老师分别讲座 李温柔讲座《理论驱动下的教育研究实践》 周明明讲座《当鸟飞过山——做教研路上的有心人》 2.王晓忠教学副校长作总结发言
|
温十七中校本研训活动小结
组别(处室) | 教务处 | 周次 日期 | 第16周 6月4日 |
活动地点 | 阶梯教室 | 参加人员 | 全体教师 |
主 题 | 《做研究型教师》为主题的“三精系列”校本研修 | ||
活动形式 | 微讲座 | ||
活 动 小 结
| 6月4日下午,我校开展以《做研究型教师》为主题的“三精系列”校本研修活动,以促使成熟型教师再思考,分享教科研写作经验,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借鉴。
科学组:《理论驱动下的教育研究实践》 李温柔老师从“理论确定”、“框架建构”和“成果呈现”等三个方面分享理论驱动下的教育研究实践收获。李老师主要以“教室门亮子材料的选择”大单元教学案例为例,介绍了如何使用知网、Web of Science查找大单元教学教育理论,以及如何基于选取的理论进行教学框架搭建,并建议在成果模块可以使用统计学数据呈现教学效果。
数学组:《构建学习路径,促进课堂教学》 金浩老师分享自己在大单元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奖的案例,从“教材分析”“课程计划”“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阐述案例的结构,课程设计借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让学生体验知识发觉、发生、发展的过程,以项目化的方式组织学生活动,构建学习路径,让知识构成自然生长,还原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
英语组:《聚焦主题意义 让教研真实发生》 黄雅老师以GRASPS模式的六要素为行动指引,设计一系列探究教材文本主题意义教研的活动,从目标、角色、任务对象、任务情境、任务成果以及评定标准等出发,推动校本教研与自主学习,实实在在地从“形式”转变为“有效”,并继续向着专业性强的学研共同体的目标靠近。
社会组:《做教学路上的思考者》 杨海静老师结合已实践的项目化作业案例,围绕”发现、唤醒、生长“三个方面做经验分享。介绍如何借助“哈尔滨文旅出圈”热点话题,精心设计驱动性问题,依托时政项目化作业,把学会学习与学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文旅建设,树立关注社会的意识,实现学科世界——真实世界的联动,指引学生围绕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展开学习,使用和协调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科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杨老师分享案例撰写过程中的困难及应对之策,鼓励老师们善发现、会思考、多阅读、常实践,在教研路上努力攀登。
语文组:《琢—一波三折的项目化作业案例写作》 周明明老师结合鹿城区项目化作业设计案例写作的具体要求,分享自己的写作经历。结合实例、呈现文稿内容、提炼写作思考等切入点,给即将开展新一轮项目化作业案例写作的老师提供可借鉴的写法。她着重提到任务设计需要具有学理性、内容呈现需要逻辑性、语言表述需要精准性,最重要的是要对项目化学习有切身的理解,通过分层任务让各个层级的学生都有机会说话,有机会学习,有机会成长。唯有精雕细琢、反复思考、反复实践,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王晓忠副校长鼓励我校教师积极深入探索教研,努力践行教育实践,通过向研究型教师靠拢,形成教学-思考-教研-再教学的螺旋上升。
本次活动的开展以促进成熟型教师二次发展为契机,亦是青蓝工程老带新的举措。讲座从理念确定的方法、检索工具的使用、教研活动的安排、单元题组的设计、案例写作的实操等多个维度切入,旨在深化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理解,提升实践研究能力。希望通过打造持续进步和创新的教育环境,促进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和准度,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