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的传统文化单元设计策略研讨暨开班仪式——记第二届鹿城区林大康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活动

春已至,万物始。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探索小学美术作业设计新路径,426日——28日,林大康名师工作室关于大概念的传统文化单元设计策略研讨暨开班仪式在永嘉县瓯北第五小学及永嘉林坑村顺利举行。

       426日,首先由瓯北第五小学崔齐静老师带来了《千年香韵,一囊匠心——香囊》的课例展示,崔老师请学生闻一闻、摸一摸盲袋,拉开了这节课的帷幕。在新授环节,崔老师通过香囊的内部成分、作用以及古人佩戴香囊的位置来揭示香囊的功能多、作用全,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接着,崔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任务一制囊秘籍,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白香囊制作的要点。继而,再请学生完成任务二香囊技艺美,激发学生说出更多的制作方法。紧接着,崔老师步步深入,让学生通过教师示范和视频学习开始了香囊制作之旅。通过学生自制香囊的自评互评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了香囊作为传统工艺品,承载了人们深重的情谊。崔老师再度通过国宝——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这件宝物,让学生再次品味到古人的审美,千年的智慧。

 

接下来由广场路小学金颖带来的课例《肩上云霞》。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思考中国自己的高级定制云肩为何出现在大英博物馆,通过借助任务单贯穿课堂,每一个环节及时让学生评价。接着,金老师让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从历史、造型,云肩的经典款式让学生讨论设计意图,找色彩知规律,再到云肩的纹样特点,层层递进,一气呵成。在作业环节制作云肩,感受探究非遗手工的魅力。将云肩穿在身上,可谓行走的艺术,整节课很好地体现了“三让”助学理念,以生为本,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服饰的艺术美。

 

温州市名师、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的林大康校长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林老师特别从作业设计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强调作业情境的真实性对于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指出作业内容应该深入浅出,既要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和拓展知识。林老师的点评让与会老师们深受启发,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下午,由瓯北第二小学的黄芳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大单元构想:汉服华章之美》的分享。黄老师的单元构想紧扣“溯源·传承·追梦”的主旨,旨在通过学习汉服,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和热爱。黄老师结合微项目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汉服文化的理解。实现了作业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第二场由永嘉县城西小学的郑爽老师进行了《基于大概念下的传统服饰单元设计》讲座。本次讲座从背景、楠溪课程单元设计、传统服饰课程单元设计、拓展这四个不同的视角展开。借助楠溪课程和传统服饰单元课程设计,帮助大家理清大概念下单元设计该如何去设计。从《锦绣云肩》和《香囊》为课例详细地讲述了在单元设计中如何一步步地推进整个设计的进展。最后,她以点翠和锡纸做苗族银饰的实践来感受单元设计的魅力。

第三场永嘉县少年艺术学校王琼老师分享了《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王老师深入阐述了美术新课标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以《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为例,讲述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理解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底蕴。

第四场由林大康老师带来了一场题为《新课标视域下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精彩讲座。林老师围绕大概念、项目化学习、单元主题以及模块学习四个核心部分展开。并通过两个生动的案例,向大家介绍了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和实践方法。随后,林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分享了模块教学的实践案例,并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林老师还提出了从深入实践到深度体验,再到审美提升和自我觉悟的渐进式学习路径,倡导以“习得式”学习为导向的作业设计,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

当天晚上,林大康老师和工作室成员一起参与《芥子园画传》慧悦读主题分享,林老师以《芥子园画传》为例,鼓励教师们将绘画与阅读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在场的老师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宝贵的思考。

 

427日,由永嘉县名师潘建月老师带来了两场讲座,《新课标下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思考》以及《新课标下传统文化大单元设计》。通过潘老师的分享,工作室成员明白了通过美术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新课标专门制定美术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不只是关注知识点把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学业评价,具体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多样化,引导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作出全面的、全方位的评价,根据学生选择进行专项考核,体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实现以美育人。特别是新课标下融入传统文化设计大单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潘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案例,让工作室成员受益匪浅。在讲座中,潘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让成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这次学习,工作室成员们对艺术新课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的方向和目标。他们表示,将把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27日晚上,工作室的成员们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彼此的绘画心得。早在活动开始前,工作室的成员们就为这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纷纷拿出自己精心创作的绘画作品,涵盖了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多种画风。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各异,既有表现自然美景的山水画,也有寓意深刻的抽象画。在活动现场,成员们相互传阅、欣赏、交流,气氛十分融洽。活动现场,林大康老师认真观看了每个成员的作品,并对他们的努力表示肯定。在了解到成员们为了提升自身美术学科素养而付出的努力后,林大康老师忍不住为他们点赞。

随着活动的深入进行,成员们开始分享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他们纷纷表示,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心灵的沉淀和情感的抒发。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时常会陷入创作的困境,但正是这种困境,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新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式,最终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林大康老师则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绘画经验,并鼓励成员们要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他表示,绘画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艺术,只有不断地尝试和反思,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同时,他也提醒成员们要保持谦逊和虚心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吸取新的营养,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428号写生研修活动正式开始,伴随着雨声,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安静了下来,远处一片一片的绿山一片一片的农田,近处绿意盎然各种植物围绕,此情此景之下学员们沉浸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学员们的内心仿佛也得到了洗涤。他们带着画板、画笔和颜料,静静地坐在草地上,或是站在山间小径上,用自己的笔触捕捉着周围的美丽。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场景中,学员们的创作灵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捕捉自然的美,更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这种体验让他们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更多的热爱和感悟。

活动最后,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名师工作室活动让他们收获颇丰,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美术教育知识储备,还提升了自身的美术素养。只有不断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的教育和美术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助力。

 

 

通讯员 王昱人 温州市建设小学七都分校

摄影 曾萧笛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龟湖路校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