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动态
首页
> 校本研修 > 活动动态 > 初中动态

研训故事|八年级科学:夯实实验基础,提升师生学习力

作者:唐晓航     发布时间:2024.05.07     浏览量:


图片




暖春三月,围绕“基于师生学习力提升”的主题,旨在夯实学生的实验基础,温二实科学组教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图片


叶小敏老师作题为《例谈初中科学关键问题解决策略》微讲座。

她以“力”的知识为例,明确“力”的每个知识点在结构中的位置,通过理清知识结构,解决了科学的关键问题;以“大气压的存在”为例,将教材中的覆杯实验、牛奶盒变化,瓶中取袋等实验改为吸盘提凳子、皮碗提钩码、会移动的试管等更生活化、更可视的实例,创设了合适情境,解决科学关键问题。

同学站立着,对沙坑、地面的压强相同吗,对沙坑、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吗?她提出这些有趣的问题,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把握概念本质,解决科学关键问题;还对“液体内部压强”教材内容的使用进行了创新,从游泳胸闷到压强计的学习,再到探究水内部压强的特点。她认为让知识形成也要经历十月怀胎的过程,为了防止概念、技术“早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教学尝试:①进行类推:液体内部也存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②提出问题:如何呈现液体内部的压强?③以逐步演绎形成知识的过程,解决科学关键问题。

再看电压的概念,教材中将电流类比为河道的水流,电压类比为水压。这一类比引发以下两点思考:学生是否理解上下游高度差给水提供了动力?能否变粗略的生活经验为已有的知识? 条条大道通罗马,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基于以上思考可采取走近科学方法的策略,解决教学问题。叶老师进行了以下两种尝试:

方案一:实验辅助;

方案二: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推测可知电压是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叶小敏老师通过实例讲述了教学中可以通过理清知识结构、创设合适情境、把握概念本质、演绎形成过程、走进科学方法等等策略来解决教学关键问题。

图片






图片


接着,郁聪聪老师为八(6)班同学带来了一节《氧气的性质》公开课。温二实全体科学组老师参加这次公开课听课交流活动。


设计实验方案,提升学生能力


郁老师从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先通过实验向学生验证了氧气微溶于水,再让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来探究氧气和空气的密度差异。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讨论方案,并将完善后的实验方案赋予实践,得到了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实验结论。

图片




分组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郁老师先请学生上台演示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的结论。

接下来郁老师请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图片




图片

上了这节课,我知道了氧气与空气的差别,并且学习了化学式的书写方式。这节课上我做了许多实验,感到科学课十分有趣。这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对科学充满了兴趣。

——朱炫逞


氧气与空气是有区别的。通过实验,我懂得了氧气的密度更大;而通过铁丝燃烧实验,我懂得了氧气可以让一些物质燃烧得更加剧烈。这节课启发满满。

——叶子凡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关于氧气性质的科学课,课上我们一起做了许多实验,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知识,比如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重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我感到无比新奇,我看到了瓶子内火花四射,就像烟花一样。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所在。

——陈芊卉





教研相生,科学组的老师将在之后的教学中,更加专注于师生学习力的提升;并不断尝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关键问题的解决,带领学生领略科学之美。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