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动态

微风扇里麦花香,潜心教研兴味长——记林乐珍名师工作室第七次活动

作者:徐丝丝 发布时间:2024.05.27 浏览量: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探究任务群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融合运用,促进集团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024515日下午,林乐珍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温州森马协和学校赴一场思维碰撞的盛会,荡起一圈圈涟漪

                  课例  展风采

陈欣欣老师执教《刷子李》第一课时,陈老师紧扣一个“奇”字,带领同学们潜心涵泳,感刷子李的技艺纯熟,味冯骥才之语言精妙。

板块一初读说“奇”。既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感知故事情节,又让学生体会津味语言之趣。激发学生朗读热情,为下文蓄势。

板块二再读品“奇”。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将刷子李“奇”的表现归纳为“动作奇”“声音奇”“效果奇”。既而运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等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朗读。感受一个劳动者将劳动变成诗的艺术之美。学生既受到了形象的感染,又得到了理性的认知。课堂氤氲着浓浓的语文味。

 

在第二节课的舞台上,曾翔老师如一位巧夫,继续引领学生深入《刷子李》的世界,细品文中的“奇”与“妙”,领悟其跌宕有致的笔法。

  课堂上,曾老师布下一盘活棋。他以《课堂作业本》为依托,指导学生跟着曹小三洞察刷子李身上白点的变化,体会刷子李刷墙技艺的高超。布置创意性任务:为曹小三对师傅的崇拜指数打分。引导学生研读反映曹老三心路历程的句子,通过鱼骨图,串起曹小三心情的变化,感悟文中“一波三折”的构思之美。这如同在水中激起了涟漪,点燃了学生的同情,畅所欲言,水到渠成。

  曾老师的课堂,不仅止步于文本,更在于巧妙迁移,拓展视野。他引导学生联读《苏七块》,触类旁通。在类比阅读中探究作品的结构之妙,手法之奇。掌握语文规律,提升认识,习得写作技巧。

 

在探索《形形色色的人》的习作旅程中,陈乐丹老师如同一位驾轻就熟的舵手,巧妙驾驭着课堂的航向。课堂伊始,她以三个富有创意的问题——观图识人、听声辨人、读字判人,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课程内容的顺利展开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课堂的推进,陈老师深挖教材内涵,依托“我的叔叔记忆超群”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想一想、演一演、说一说,再现“叔叔画地图”的场景,唤醒学生们的生活体验。通过对比分析详简写的两个片段,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将事例写得具体和生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试牛刀环节,老师指导学生把教学中学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细化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这样,学生就笔下有物,言之有序,很快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摆脱习作方法概念化的窠臼,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联系生活实践中,领悟写作的技巧与魅力。

                   

  引领  促成长

总结反思促提升,笃行致远共成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林乐珍老师作专业引领。首先,林老师对三节鲜活精彩的课例给予了充分肯定。三节课紧紧围绕大概念展开教学,突出单元要素,体现了执教者的目标意识。也从课堂架构,活动统整两方面提了几点建议。其次,林老师分别从大概念,核心知识,言语实践为在场老师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第五集团语文教师将继续深入任务群教学实践,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探索新课标实施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样态、新实践和新路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