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
施东荣工作室 |
活动动态 |
为推进“五育融合项目学习”的学科实践,打造“未来课堂”新高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研究意识,2024年4月28日下午,鹿城区施东荣名师工作室在温州市实验小学开展主题为“指向习作的微项目化研讨”的教研活动,工作室成员和温州市实验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活动。
温州市实验小学周筱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周老师创设“‘伟大追光者’人物展”项目化大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画面、链接诗人生平资料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古诗,体会诗人的孤独,又巧妙联读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送韦十二兵曹》,鼓励学生自读自悟,感受王昌龄如冰心般的高洁忠贞品格,破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教学密码。此外,周老师拓展读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诗中诗人与友人送别的诗句扩写为短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刻画王昌龄的高风亮洁的伟大形象,回扣大情境,并通过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温州市实验小学张洪丹老师带来《在读写结合中突破——小学语文写作的困境与策略》的主题汇报,将学习经验分享给在场老师。张老师指出,目前学生写作的困境有三点:词汇匮乏、思维局限、识文能力欠缺,并给出三方面策略:一、在阅读中积累;二、实践中的体察;三、在写作中提升”。此外,她还提出写作小妙招,为了避免千篇一律,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可以反着写,进行创意写作。
温州市实验小学施东荣老师带来讲座《落实六个一,有效提升读写素养》。施老师结合本校实际介绍并落实鹿城区小学语文素养提升“六个一”项目化学习工程,重点围绕“一说”“一写”分享经验。“一说”:施老师开展“信息直通车”、好书推荐、名著人物评论、和三分钟演讲等活动扩宽学生视野,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一写”:施老师提出,应在真实情境中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强调读写联动,同时分享“生命主题”读写联读微课程、阅读与习作“主题式”长作业微课程等实践案例为在场老师提供思路,指明读写教学方向,踏实又有料的做法引发在场老师们的深思与赞叹。
施东荣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进行《指向习作的微项目化教学设计》的研讨,并布置相关任务,提出了切实的建议,为今后学员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思考。
撰稿:林小异
摄影:林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