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鹿城区小学数学基于“关键问题”的课堂教学改进暨学科分项评价主题备课会在温州市建设小学七都分校举行。鹿城区各所学校的四、五、六年级约300位数学老师参与了此次备课会活动。
温州市建设小学周然老师带来的六年级下册《负数》基于数的一致性(不管是自然数、小数、分数还是负数都是计数单位的累加),紧紧围绕“何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关键性问题带领学生经历关键性问题课堂变革六步曲。她从二年级的自然数数轴,四年级的小数数轴,五年级的分数数轴出发,引导学生发现数轴上0的左边藏着一些与正数相反的数从而引出关键性问题;通过创设“观察数轴规律,找出0左边的数”活动来研究关键问题;通过师生对话分享作品;通过创设“在生活中找出相反意义的量”活动强化关键问题;通过数轴梳理回顾关键问题;最后联系初中的知识拓展关键问题。《负数》这节课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系统的种子,静待向阳生长。
温州市双潮小学吴娜老师执教的《鸽巢问题》从分笔的游戏导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尝试用数学的语言把数学活动的结果表示出来。在呈现学生的发现“至少有一个笔筒里的笔大于、等于2支”中引导学生用枚举法、假设法进行推理验证,最后呈现数学家的语言“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两支笔”,感受数学语言的简洁、准确性,让学生经历像数学家一样思考。在结合鸽子飞回鸽巢、苹果放进抽屉的活动等活动中的数学现象,再次感悟。练习环节设计编写符合今天发现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的生活现象中,形成鸽巢问题的数学模型。
接着由温州市数学学科骨干张雪秀老师给大家带来《关于试题命制的分析与探索——以四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质量检测题为例》的分享。她从“内容领域”、“试题类型”、“核心素养”、“典型错例分析”四个维度对四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检测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教学启示:新授课要重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复习课要强调知识的关联与整合;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随后,鹿城区数学教研员周晓林老师为两节课作了细致的,他认为这两节都是鹿城区基于“关键问题”的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课例。周然老师的《负数》将小学所有的数都体现在数线上后引导学生发现负数的存在,课中学生基于关键问题的学习作品的呈现让我们看到小朋友们在已有数系知识的基础上来描述负数即与正数相反意义的量印象非常深刻,拓展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吴娜老师的《鸽巢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学生不断的尝试用数学的语言逐步把鸽巢问题的结果完整地描述出来,再从笔筒拓展到其他例子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接着周老师分享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动改进的十年探索。十年来,从一节课到一类课,再到一个模式 ,一直在探索“如何确定关键问题,怎样设计学习活动”。周老师提出关键问题是一节课的种子,学习活动是给关键问题浇水施肥的培育过程,我们的课堂要围绕着关键问题和学习活动,找到它,破解它,来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深度理解与深度学习。
最后,周老师对所有老师提出了殷切希望,愿每个人做一颗向阳的种子,一群向阳的老师们在一起,共同为孩子们撒洒希望和力量。
本次备课会通过两个精彩课例的探索与实践,一个观点报告的思想碰撞 ,一个高屋建瓴的专家讲座,给老师们带来了“关键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科分项评价的头脑风暴,为学习活动的实效性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更深入的思考。